我国海洋运载装备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我国海洋运载装备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先进的总装建造和系统集成配套能力,实现了由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的根本性转变;但长远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未能缓解,“两头在外”的产业发展风险依然存在。着眼我国海洋运载装备产业“安全、绿色、智能、高效”的转型升级需求,本文梳理了国际海洋运载装备产业的发展经验,分析了我国海洋运载装备产业现状并总结了设备、部件、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挑战;论证提出了以绿色、智能转型为主线,实现装备高端化、产业规模与效益协同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运载装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阶段性重点任务,阐述了绿色智能高端装备核心技术研发、高技术船舶先进关键技术研发、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韧性、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能力等主攻发展方向。进一步从保障科技创新投入、强化自主品牌发展、促进新兴技术融入海洋装备产业等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建议,以期为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研究提供参考。

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是当下造船行业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高效、优质的船舶焊接技术已成为船舶工业制造产业长期战略的关键因素。从船用高强钢传统焊接技术、高效电弧焊接技术、高效新型焊接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的细分领域现状,分析了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船用钢板的板厚朝着厚板、大厚板方向发展,船用钢板的强度朝着高强度、超高强度方向发展,国内外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相差不大,高效混合焊接技术、高新焊接技术是未来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的研究热点。

LNG 船用因瓦合金冷轧带材的开发

【摘要】因瓦合金带材是制造LNG船货舱围护系统的关键材料,要求具有高的纯净度、良好的低温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和板形膨胀性能等。宝钢开发了生产LNG船用因瓦合金带材的特殊制造工艺,包括冶炼和连铸,板坯加热和连轧等,在全球范围率先成功试制出了厚0. 5~3.0mm、宽1000mm 以上、单卷质量近20t的LNG 船用因瓦合金冷轧带材。检测结果表明: 带材的成分偏析小,镍含量波动幅度在2%以内,纯净度高,夹杂物含量低于进口带材,组织均匀,力学性能、膨胀性能和焊接性能等均满足LNG 船货舱围护系统的要求。

船板新技术发展及宝钢的研发进展

【摘要】对控制轧制和加速冷却技术在船板钢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对船板新产品的研发进行介绍和分析,提出了船板产品发展的思路。结合船板发展方向,对宝钢从工艺适应、大线能量焊接、低速大压下等技术方面在船板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海洋核动力装备国内外发展现况与前景展望

摘要:海洋核动力装备是解决深远海资源开发中持久动力能源供给、海洋领域“碳减排”等问题的重要支撑。我国作为核电大国、海洋大国,虽然在核工业和海洋装备产业领域具有较好的优势基础,但在民用海洋核动力装备领域尚未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本文基于对国内外海洋核动力装备发展实践研究,总结了海洋核动力装备的优势特性和技术策源,分析了未来海洋核动力装备发展的应用场景和主要趋势,厘清了我国发展海洋核动力装备的战略需求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研究认为海洋核动力装备总体呈现由军用向民用拓展、由陆地向海洋拓展的发展趋势,技术策源以紧凑型和一体化压水堆为主,装备类型近期将聚焦于海上浮动核电站和核动力破冰船。研究建议,通过顶层规划明确我国海洋核动力装备发展的重点应用场景,通过建立示范工程形成与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法规标准和监管制度等措施,突破海洋堆系统建造和核动力平台总装建造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推动海洋核动力装备高质量发展。

国外潜艇燃料电池AIP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 要:分析了燃料电池在常规潜艇领域的应用优势,简述了德、韩、法、俄、印、西等国潜艇燃料电池AIP 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现状。分析结果表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均在潜艇燃料电池AIP 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研发经费,212A、214、218SG、S80 等多型燃料电池AIP 潜艇已陆续服役或下水,燃料电池AIP 技术已经成为常规潜艇动力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提升常规潜艇隐蔽性和续航力,燃料电池AIP技术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燃料电池电堆模块向高电流密度和功率密度方向发展,二是氢源技术由合金储氢向现场制氢方向发展,三是燃料电池系统向高功率等级、高储能量方向发展。

高性能先进舰船用合金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摘要  船体结构、冷却器、管路和螺旋桨是战舰、潜艇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了合金材料在国内外高性能知名舰船关键部位中的使用情况,指出美国依托高纯净冶金和控冷控轧技术的 HSLA 微合金高强钢代表了当前舰艇壳体和甲板用钢的最高水平,多数国家的舰船结构用钢仍然以 HY-80和 HY-100钢为主。此外,俄罗斯的舰船用钛和德国的高强低磁钢的应用水平居国际领先,而美国和俄罗斯在铝合金舰船结构的应用技术上较其他国家更为先进。当前用量最大的舰船冷凝管用合金是铁白铜,而钛不仅更加适于建造舰艇冷凝器,还是制造管路和螺旋桨的优秀材料。轻质、高强和低成本是当今各类舰船选材的重要依据。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铝合金的运用研究

摘 要: 近年来,船舶和海洋工程的发展尤为迅速,船舶建造材料成为研究的关键点之一,铝合金作为船舶建造材料的重要部分受到关注。本文分别从船舶的设计以及铝合金的特性等几大方面,结合铝合金在船舶应用中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发现铝合金不仅拥有质量较轻的特性,还有最突出的一个优点就是耐腐蚀,其次还拥有较高的强度,容易加工、容易焊接等。因此,铝合金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船舶用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摘要: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其质量轻、耐腐性好、材料和铺层具有可设计性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船舶制造中。本文通过对纤维和树脂性能的研究,揭示了原材料性能对船舶用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树脂基体复合材料性能进行了比较。

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开发现状与趋势

摘 要: 为了给超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从性能要求、强韧化机制和焊接性几个方面综述了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特征,结合国内外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开发现状,阐述了强化机制的调整是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总体的发展趋势,其中以析出强化的增加为主要特点. 通过分析各种析出强化粒子的引入在高强钢中的作用特点,认为综合考虑析出粒子的引入带来的细晶优化效果、组织转变优化效果与析出强化效果对韧性的影响是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开发的技术难点之一,同时保持良好的焊接性是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开发的另一技术难点.中图分类号: TG1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299( 2015) 04-0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