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EVI技术进展

摘要:阐述了EVI的概念、目的及意义,综述了热成形钢、淬火分配(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钢及DH 钢冷成形钢、和新能源汽车专用的高强度钢硅钢新材料方面的进展,以及可实现高精度碰撞模拟的材料断裂卡片和实现剪切边缘冲压模拟的材料成形卡片的开发进展,论述了在新材料开发和精准成形及碰撞模拟的基础上的乘用车车身正向选材,实现EVI的核心目标之一“合适的材料用在合适的地方”。探讨了热成形门环、一体化铝合金下车体、商用车热成形上装及车轮最新制造工艺技术。分析了“双碳”和“抗氢脆”两个共性需求,并提出了低碳排放汽车钢及铝合金零件的实施路径,以及抗氢脆热成形钢和冷成形钢的实现路径。对原材料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当前和未来基于EVI技术和服务方向提出了建议。

面向微显示芯片的车载抬头显示光路设计

摘要:增强现实车载抬头显示器(AR-HUD)以投影的方式为驾驶员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基于micro-LED 的微显示芯片具有自发光、高亮度、体积小的优点,可作为AR-HUD 的高性能图像源。基于Zernike多项式原理,利用ZEMAX 软件设计了面向微显示芯片应用的AR-HUD 光路结构,得到包括5 倍放大倍率的放大镜组和25 倍放大倍率的自由曲面镜组,最终将信号放大125 倍。采用0.6 inch(1 inch=2.54 cm)的micro-LED 显示屏作为光源,虚像距离(VID)为7.7 m。为了减少阳光倒灌,设计了针对绿色光源的窄带通滤光片,其绿光透过率可以达到60%~70%。搭建了车载抬头显示光学实验平台,并证实了预放大镜组辅助成像的可行性,这为小体积、高亮度和自发光的micro-LED 应用于车载抬头显示的设计及实现提供了方案。

新能源汽车高强韧电池托盘型材的生产工艺研究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高强韧电池托盘型材的生产过程。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型材断面形状复杂和对强度的高要求,选用6061合金为基础合金,优化设计Si、Mg、Mn、Cr等各主、次要合金元素的含量;制定合适的熔铸、均匀化处理、挤压和时效工艺制度,使型材产品抗拉强度达到360MPa以上,满足客户要求。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摘要:车辆电动化发展要求动力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和高可靠性。液态电解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空间不足,严重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存在起火、漏液的安全隐患,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固态电池的技术研发。采用固态电解质的动力电池不仅彻底解决了安全性问题,同时可显著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满足车辆的长续航里程要求。总结了固态电池的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固态电池技术的难点,为车企应用推广固态电池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新能源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散热分析及散热结构优化

摘要:以一台额定功率 70 kW的车用水冷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电机的损耗来源,并基于流体力学与传热理论建立了电机的热模型。在处理仿真模型时对绕组及气隙域进行了等效处理,考虑了铁芯导热系数的各向异性,并使用STAR-CCM+软件仿真获取得到电机在额定工况下的温度分布。通过在轴向水道内壁增加凸起特征对冷却水道结构进行优化,对优化后水道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水道模型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最后,在电机测试台架上对优化水道后的电机进行了温升测试,将测试数据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绕组温度两者几乎一致,永磁体温度偏差2.95%,这表明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纯电动汽车一体式热管理对低温续航影响分析

摘要:针对纯电动汽车低温续航里程焦虑问题,文章基于某款纯电动车型,对整车热管理系统进行了优化,采用一体式热管理方案,利用电机余热、电机主动制热、电池储热和压缩机创热等技术,通过精细化的控制策略,将整车的热量进行充分地利用与合理地调配,实现整车能耗的优化,通过实车试验对比验证发现,一体式热管理在能够满足整车热管理性能目标的同时,还能够提升低温续航 39km,同比增加11.7%,百公里耗电量降低3.79 kW·h/100 km,同比降低14%。

汽车铝合金仪表板横梁研究

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整车的轻量化需求越来越高。作为内饰零部件系统中重量绝对值较高的仪表板横梁,成为减重的重点目标。现对钢制仪表板横梁采用轻型铝制材料进行替换设计,达到大幅降低重量的目的。首先根据铝的制造工艺的特点,分别重新设计横梁零件,规划连接工艺;然后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针对仪表板横梁子系统性能和整车安全性能进行评估;最后进行成型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铝合金仪表板横梁替代设计能满足仪表板横梁轻量化、性能、制造要求。

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底盘开发的挑战

摘要:新能源汽车因为有更高的加速能力,更安静舒适的乘坐环境,其对底盘的开发与传统底盘有不同的要求。文章主要讨论传统底盘从底盘架构开发、整车性能、相关零部件开发的角度上是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的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文章是在实际底盘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实际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总结而来的。文中的解决方案是实车应用方案,可以为读者提供参考。

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绝缘性能分析与优化

摘要:为了提升燃料电池系统的绝缘性,针对零部件的结构特性、材料特性以及安装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对绝缘路径进行电路和水路的失效分析;然后,改善电堆内部绝缘设计及电堆仓结构,优化了电子元件保护策略,同时,更换了水泵、水暖型加热器等高压供电冷却回路的零部件材料,调整了散热器、中冷器以及传感器等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安装方式。最后,通过绝缘电阻测试,新型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静态绝缘电阻超过5MΩ(500 V测试电压下),运行状态下的绝缘电阻超过3MΩ(在线监测状态下)。

汽车热冲压模具专利布局分析

摘要:利用专利分析方法,从专利申请态势、地域分布、申请人等方面分析了汽车热冲压模具的专利布局,并以汽车B柱热冲压模具、汽车纵梁热冲压模具为例进行了重要专利的技术方案解读,从专利视角,以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剖析汽车热冲压模具技术的发展现状,为汽车热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后续研发创新方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