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物未来潜力最大,开启电池发展新纪元

国内液态电池技术大幅领先于海外,海外加码全固态电池希望弯道超车,频繁宣传后续量产计划,引发国内危机意识,24年政府加大相关研发和支持力度,国内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固态电解质是实现全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其中硫化物发展潜力最大,因为其离子电导率最高,质地软容易加工,成为主流厂商的重点布局路线。

技术引领有色金属新材料发展,看好未来七大方向

核心内容:1、AI算力发展为时代主线之一,关注芯片、GPU、服务器产业链核心材料发展。2、消费端聚焦人形机器上游磁材、消费电子折叠屏零部件、钛合金材料、智能汽车零部件四大领域。 3、前沿技术端关注通信卫星、超导材料,重点关注核心金属材料。

算力时代,材料先行

核心内容:1、AI算力提升拉动光模块需求,上游材料有望受益。2、砷化镓:VCSEL激光器芯片衬底材料。3、磷化铟:光通信领域关键材料。4、铌酸锂:电光调制器重要材料。5、金属基复合材料:光芯片基座重要材料。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迈向“镁”好

摘要:人形机器人由感知、决策、控制、执行四大模块构成,其中执行模块在控制器的指挥下驱动机器人的肢体运动,类似于人的肌肉轻量化设计可以减少机器人各部件的重量,从而降低驱动系统所需的力矩和功率,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承载力,轻量化将有助于机器人降低功耗、延长寿命等,对机器人性能及商业化落地至关重要。常见的轻量化材料包括铝、镁、PEEK材料等,镁同另外两类材料相比,价格优势已经凸显。当前镁合金牌号或可应用于机器人壳体等部件,镁金属在机器人中的应用逐渐打开,提升了机器人的性能。若未来在机器人其他同样实现镁金属替代,则有望进一步拉动对镁合金用量。

大国之耕基,因地制宜解农机之困

摘要:农业机械市场空间超万亿,可比肩工程机械。中国作为全球重要农业出口大国,2022年国内农业机械市场规模为5611亿元,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196亿元。在《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和《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下,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以及报废补贴将会进一步促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替换、更新,加快行业产能出清,同时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调整。拖拉机是农机设备中最常见、也是最广泛普及的使用的设备,从2023年农机补贴销售额来看,轮式拖拉机以237.84亿元稳居销售额榜首,撑起了农机销售额30%的份额。可以说,拖拉机发展对于农机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农机行业的发展趋势,甚至会领先于整个农机行业发展。从2023年企业端每个月拖拉机产量来看,目前行业隐有复苏态势。

激光雷达从智驾之眼到机器人之眼

摘要:24Q3以来,激光雷达板关注度显著提升,主要落地场景车载市场出现拐点级变化。在即》的公司及行业深度报告中前瞻阐明。本篇试图集回应一下近期市场关注重要问题,分为车载和机器人两个板块,结构上都从“价值-空间-格局”,分别去解决“必要性-蛋糕有多大-蛋糕如何切”的问题。

硅碳:密度提升显卓能,快充革新展篇

摘要:4C快充技术与能量密度的提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高压快充技术作为提升充电效率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缩短充电时间;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可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缓解用户里程焦虑;这些技术可大大提升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电池快充与高能量密度在材料选型和电池设计上存在差异,往往难以兼得,此消彼长;与石墨材料相比,硅碳材料的克容量(4200mAh/g)和充电电压平台(0.5V)较高,有助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实现二者的兼顾。新型硅碳技术自美国Group 14商业化以来,受到国内市场广泛关注;国内相关企业加快新型硅碳技术的开发,已有数十家企业开始扩产新型硅碳;风险资本纷纷跟进,投资新型硅碳赛道。

光伏电池叠栅可降银&提效,关注设备&材料新机遇

摘要:叠栅为平台化技术,能够省银提效。传统电池的电极结构为副栅+主栅+焊带,叠栅取消了主副栅和焊带,利用三角导电丝和种子层进行导电,叠栅具备电阻小、省银、提效、平台化等优点。导电丝对准为工艺难点,叠栅设备为关键。叠栅的工艺流程为制备种子层、制备三角导电丝、将三角导电丝和种子层焊接结合。目前叠栅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材料&设备成本均偏高,未来量产后有望比SMBB、0BB单瓦成本降低2-4分。目前叠栅理论上能够提升组件功率25-30W,关键为三角导电丝巧妙的结构设计能够提升入射太阳光的二次反射率,但垂直安装场景下入射的太阳光多为倾斜角度,而叠栅的组件功率提升前提为倾斜安装的太阳光垂直角度入射,故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下叠栅的组件功率提升效果可能会有一定折扣。

铁锂反转临界点已至,高端产品迭代强化龙头优势

摘要:铁锂电池技术不断迭代,能量密度、快充性能、循环寿命等逐步提升,压实密度2.6-2.65产品行业开始放量,龙头公司进度领先。排产看,锂电9月环比增幅明显,龙头厂商为10-20%,主要受益于海外储能需求拉动和国内汽车消费刺激政策,10月预计环比继续3-5%增长,预计景气度持续至11月,铁锂9月起需求明显好转。

2025年氢能奇点将至,绿氢及商用车迎翻倍放量

摘要:2024 年是氢能行业准备,在政策推广、示范效应和产降本三重驱动下明将迎放量带迈向商化。从2025年国家目标看,绿氢项目缺口在9-10万吨(保有量11万吨)、燃料电池汽车缺口在2.5万辆(保有量2.5万辆),绿氢项目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爆发量级均看向翻倍起步。绿氢一体化项目迎爆发,把握制设备和色运营商机会。 2023年-2024年,国内立项的项目绿氢产能已超600万吨,当前落地项目约11万吨。随着政策出台、示范效应和产业降本三者共同驱动,项目落地进程将加速。氢能商用车进入冲刺翻倍年,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迎机遇。氢能商用车进入冲刺翻倍年,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迎机遇。2025年规划确认时点将近,国家层面规划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保底量,即到2025年之前不低于5万辆,截至2024年10月,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为2.5万辆,近半目标缺口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