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金属所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腐蚀电化学课题组在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研究人员在前期全铁液流电池研究工作基础上(J. Mater. Chem. A,2021,9,20354;Small,2022,2204356),以铁负极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为切入点,先后通过电极界面缺陷设计和极性溶剂调,成功实现了充放电过程中铁单质在电极纤维表面的均匀沉积和溶解,并且进一步通过弱化水合氢键网络作用,实现了-20℃低温条件下电解液不凝固及电池稳定运行,有效突破了现阶段全铁液流电池负极材料的技术瓶颈,相关研究结果相继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Small杂志上,硕士生宋袁芳、博士生杨静分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李瑛研究员、唐奡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可以弯曲并浸泡在水中的太阳能电池
RIKEN紧急物质科学中心(RIKEN Center for Emergent Matter Science)的研究人员和合作者开发了一种既防水又柔韧的有机光伏薄膜,可以将太阳能电池放在衣服上,并且在被雨水甚至清洗后仍能正常工作。
用于电网级存储的可充电镁电池
可充电镁电池(RMBs)由于其潜在的高能量密度和地壳中丰富的镁元素而成为锂离子电池以外的能量存储设备。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阴极材料,这种技术的商业化一直受到阻碍。现在,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新型的RMBs阴极材料,利用增强型岩盐结构,即使在低温下也能实现高效充放电。
铝电解迭代新技术在魏桥创业研发成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节能、降碳、延寿和环保,被业内誉为目前全球铝电解领域一项全新的迭代技术横空出世。8月10日,“铝电解一体化铜炭复合阴极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评价会在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