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汪联辉团队开发DNA纳米机器人,实现精准消栓给药

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智能材料与诊疗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汪联辉教授、晁洁教授和高宇副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智能DNA溶栓纳米机器,可在血管内复杂病生理环境下识别血栓的生物标志物凝血酶,并通过针对凝血酶浓度的逻辑运算区分血栓和伤口凝块,实现靶向血栓的精准给药。相关工作以“An intelligent DNA nanodevice for precision thrombolysis”为题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

光伏技术进入迭代活跃期

日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回顾今年上半年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情况时指出,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端技术方面实现了较快迭代和发展。“光伏技术创新十分活跃,不管是太阳能电池端,还是组件端,新技术层出不穷,都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分析机构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机构EnergyTrend认为,技术演进为降本增效提供新路径。随着N型产品量产再加速,产业链各环节都纷纷围绕着N型产能的落地做出新布局,各家对技术路线的选择趋势也更为确定。长期来看,降本增效的终极目标会驱动技术发展,后续技术发展将在此目标上进一步实现多种先进技术叠加、设备降本、效率突破、成本进一步降低等,未来潜力巨大。

当传统复材成型工艺遇到3D打印后的创新路径

摘要:复合材料的性能与金属材料相比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设计自由度更高、易于整体成型以及轻量化等优良特性。然而传统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如缠绕、模压、拉挤、热压罐、树脂传递模塑等)均存在复杂结构难以成型,开发前期需要开模等工序,严重影响了产研前期研发进度。探索3D打印技术制造复合材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技术趋势,有望突破传统复合材料成型的限制,带来复合材料制件领域成本大幅度降低和时间大幅度缩短的变革。高性能复合材料3D打印通常涉及短/长纤维增强尼龙(PA)、聚醚醚酮(PEEK)、聚醚酮酮(PEKK)、聚醚酰亚胺(PEI)等材料。FDM挤出3D打印工艺是复合材料产品开发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