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复材成型工艺遇到3D打印后的创新路径

摘要:复合材料的性能与金属材料相比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设计自由度更高、易于整体成型以及轻量化等优良特性。然而传统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如缠绕、模压、拉挤、热压罐、树脂传递模塑等)均存在复杂结构难以成型,开发前期需要开模等工序,严重影响了产研前期研发进度。探索3D打印技术制造复合材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技术趋势,有望突破传统复合材料成型的限制,带来复合材料制件领域成本大幅度降低和时间大幅度缩短的变革。高性能复合材料3D打印通常涉及短/长纤维增强尼龙(PA)、聚醚醚酮(PEEK)、聚醚酮酮(PEKK)、聚醚酰亚胺(PEI)等材料。FDM挤出3D打印工艺是复合材料产品开发的重要选择。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王玮教授团队在离子电子学仿生神经突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与人工智能不同,生物智能采用离子作为信号载体,以神经突触和神经元为大脑的基本功能单元。通过化学神经递质和离子通道,生物智能可以实现各种生理过程。这种计算机制使得人脑能够迅速处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展现出卓越的性能。离子电子学利用多种离子作为信号载体,能够携带丰富的生物兼容性信息,可直接在非生物与生物系统之间实现多种离子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有望打破非生物界面与生物界面之间的信息壁垒,在神经修复、脑机接口及混合人工智能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然而,如何在与生物突触动作电位相近的低工作电压下实现仿生突触的关键特性、并实现晶圆级制造,仍是一大挑战。

1天2篇nature!石墨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石墨烯的研究再次迎来了重大突破。在权威科学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两篇关于石墨烯的研究论文。其中一篇题为“Control of proton transport and hydrogenation in double-gated graphene”(本文重点介绍),另一篇为“Tunable superconductivity in electron- and hole-doped Bernal bilayer graphene”。

我国科学家在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科学家对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行了设计,选用LUMO(最低未占分子轨道)能级较浅的富勒烯衍生物ICBA 取代常用的PCBM 作为电子传输层材料,提高了光照条件下的准费米能级位置,且ICBA 抑制了碘离子迁移带来的n 型掺杂,降低了传输层和锡基钙钛矿界面的载流子复合,最终实现了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0.94V 的开路电压和12.4% 的光电转化效率。

中国材料科学2035发展战略之高性能结构材料

高性能结构材料,包括C/C复合材料、超高温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超硬材料、陶瓷涂层等,是航空、航天等领域极端环境应用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材料。以下将详细梳理各方向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