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三维多孔泡沫铝用作高性能锂金属负极骨架

摘要:将轻质、三维多孔且亲锂的泡沫铝用作锂(Li)金属负极骨架,通过简单的机械挤压方法,将泡沫铝与金属 Li复合,制得 Al@Li复合负极。泡沫铝自身的高亲锂性,能够为Li金属成核提供丰富且均匀的活性位点,诱导Li在泡沫铝内部的快速成核 和均匀电沉积。

水性无机硅酸锌车间底漆的制备和施工

摘 要:以硅酸钠和锌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水性无机硅酸锌 车间底漆。讨论了该底漆的施工注意事项和基料、颜料、助剂 等影响漆膜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当硅酸钠溶液与硅丙 乳液质量比为 24∶4,锌粉与磷铁粉质量比为 62∶8 时,采用 500 目高品质锌粉及恰当的助剂,可制得综合性能良好的涂料。

碳化硅零件氧化辅助抛光超精密加工的研究现状

摘要:通过等离子体氧化、热氧化、电化学氧化在碳化硅基材上获得软质氧化层,利用软磨粒抛光实现氧化物的快速去除,有利于提高材料去除效率、提升加工表面质量。研究发现,通过等离子体氧化辅助抛光,表面粗糙度RMS和Ra分别达到0.626nm和0.480nm;通过热氧化辅助抛光,表面粗糙度RMS和Ra分别达到0.92nm和0.726nm;在电化学氧化中,基于Deal-Grove模型计算得到的氧化速度为5.3nm/s,电化学氧化辅助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RMS和Ra分别是4.428nm和3.453nm。氧化辅助抛光有助于烧结碳化硅加工工艺水平的提升,促进碳化硅零件在光学、陶瓷等领域的应用。

硬质合金刀具类金刚石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摘 要:以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硬质合金刀具表面制 备了类金刚石(DLC)涂层。研究了 DLC 涂层刀具和无涂层刀具 的硬度,不同载荷、不同转速下两种刀具的摩擦磨损性能,以 及在水润滑和油润滑条件下 DLC 涂层刀具的滑动摩擦行为。

无机填料在复合固态电解质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全固态锂电池以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而固态电解质是决定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由聚合物基体和无机填料组成的无机/ 有机固体复合电解质因其优良的可设计性而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锂离子传导能力是复合电解质性能的决定性因素,而无机填料对提升锂离子传导有重要作用。本文列举了典型无机填料的种类,总结了不同种类填料对加速锂离子输运过程的作用机理,讨论了无机填料的添加量、颗粒大小、分散性、形态对提升离子电导率的影响规律。除此之外,还归纳了无机填料对电化学窗口、锂离子迁移数、力学性能等其他性能的影响。

纳米碳酸钙———生产、改性和应用

摘要:碳酸钙原料来源丰富、易合成、稳定性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而纳米粒径又赋予其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纳米碳酸钙成为目前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纳米材料。本文首先概述了纳米碳酸钙的生产状况,并将国内多家企业的纳米碳酸钙生产工艺与日本白石工业株式会社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阐述了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的必要性,并详细论述了不同表面改性方法的改性原理和工艺,介绍了纳米碳酸钙在介质中的分散方法;最后综述了纳米碳酸钙在复合材料、建筑、化工、能源、生物医药等多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无机纳米材料用于声动力治疗的研究进展

摘要:声动力治疗是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式,因具有非侵入性、高穿透性、高安全性、时空可控性等优点,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声动力治疗依赖声敏剂在低频超声下产生的空化泡和活性氧对肿瘤组织产生化学损伤和机械损伤。现有声敏剂主要可以分为有机声敏剂、无机声敏剂和有机无机杂化声敏剂,其中无机声敏剂由于具有高超声稳定性、多功能性、易合成、易表面修饰等优点近年来广受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声动力治疗中化学损伤和机械损伤的产生机制,并基于声敏剂的作用机制对已有无机声敏剂的设计进行总结与展望。

无机纳米颗粒及界面层协同改善倍增型近红外有机光电探测器性能

摘要:近红外有机光电探测器具有低成本、可溶液旋涂、生物兼容性好和柔性可穿戴等优势,在生物传感、医学成像、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相比于二极管型有机光电探测器,因其具有更高的外量子效率(EQE>100%)和灵敏度而备受关注。该类器件利用电极附近被载流子陷阱捕获的一种载流子能辅助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载流子从外电路隧穿注入到活性层中,实现光电倍增,但陷阱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在活性层中掺入无机ZnO 纳米颗粒来增加电子陷阱数量,使得器件在反向偏压保持暗电流密度的前提下,亮电流密度得到提高。通过优化,发现当ZnO纳米颗粒掺杂比例为5%时性能最优,在850 nm LED照射、−15V偏压下,与未掺杂ZnO纳米颗粒器件相比,亮电流密度提升了7.4倍。在此基础上,本文协同Al2O3界面修饰层,进一步改善器件性能。结果表明,Al2O3界面修饰层的插入可改善器件的阳极界面接触特性,使得器件在正向和反向偏压下都能够实现光响应。Al2O3修饰后的器件在15 V偏压、全光谱范围内,EQE最高可达105%,R最高达104A/W。本工作为高灵敏度有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机器学习辅助燃料分子设计

摘要:燃料的理论设计一直是推进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可以有效避免复杂的实验和潜在的危险,指导燃料合成并与实验结果相互验证,对新一代燃料开发至关重要。然而,基团贡献法和量子化学方法等传统的计算方法存在准确性差和效率低的缺陷。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为设计和开发潜在高能燃料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性质预测和分子设计两个关键环节均展现了强大的能力。本综述首先介绍了几种用于机器学习的燃料分子描述方式,分别对用于燃料性质预测和分子设计的不同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简要介绍。进一步对机器学习辅助燃料性质预测和新型燃料分子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探讨了机器学习在燃料应用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及后续发展方向。

超高温氧化物陶瓷激光增材制造及组织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摘要: 氧化物陶瓷具有高硬度、高强度以及优异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 是高性能发动机极端高温、燃气腐蚀、氧化服役环境用重要的候选高温结构材料, 在航空航天用高端装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陶瓷制备技术相比,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能够一步实现从原材料粉末到高性能结构件的一体化高致密成型, 具有柔性度好、成型效率高的特点, 可以快速制备高性能、高精度、大尺寸复杂结构部件。近年来, 基于液固相变发展的熔体生长氧化物陶瓷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已成为高温结构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概述了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 着重介绍了选区激光熔化与激光定向能量沉积两种典型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工艺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不同氧化物陶瓷的组织特征及工艺参数对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 并总结比较了不同体系氧化物陶瓷力学性能的差异。最后, 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