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新突破,新材料为铁电电容器增加19倍能量密度
近日,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利用二维材料控制铁电电容器弛豫时间的新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它们的储能能力。这一创新技术产生了一种可提高能量密度和效率的结构,有望推动大功率电子器件和可持续技术的发展。静电电容器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实现超快充放电,为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路由器到医疗设备、汽车电子设备和工业设备等各种设备提供能量存储和电源。然而,电容器中使用的铁电材料因其材料特性而具有显著的能量损耗,因此难以提供高能量存储能力。铁电电容器的创新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麦克凯尔维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助理教授Sang-Hoon Bae解决了将铁电材料用于储能应用的这一长期难题。
中科院金属所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腐蚀电化学课题组在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研究人员在前期全铁液流电池研究工作基础上(J. Mater. Chem. A,2021,9,20354;Small,2022,2204356),以铁负极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为切入点,先后通过电极界面缺陷设计和极性溶剂调,成功实现了充放电过程中铁单质在电极纤维表面的均匀沉积和溶解,并且进一步通过弱化水合氢键网络作用,实现了-20℃低温条件下电解液不凝固及电池稳定运行,有效突破了现阶段全铁液流电池负极材料的技术瓶颈,相关研究结果相继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Small杂志上,硕士生宋袁芳、博士生杨静分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李瑛研究员、唐奡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可以弯曲并浸泡在水中的太阳能电池
RIKEN紧急物质科学中心(RIKEN Center for Emergent Matter Science)的研究人员和合作者开发了一种既防水又柔韧的有机光伏薄膜,可以将太阳能电池放在衣服上,并且在被雨水甚至清洗后仍能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