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网格加筋结构在飞行器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 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轻质特性逐渐成为飞行器设计中的重要材料。复合材料网格加筋结构通过将复合材料与网格状的加筋设计相结合, 有效提升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满足了飞行器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需求。本文探讨了网格加筋结构的基本概念、优势及其在飞行器中的应用。此外, 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 网格加筋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 推动了其在无人机及运载火箭等飞行器中的广泛应用。最后, 本文展望了复合材料网格加筋结构的未来发展方向, 旨在为未来飞行器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复合材料在商用大飞机上的应用现状

摘要:复合材料在商用大飞机制造中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主流趋势, 其使用比例不仅是衡量飞机先进性的重要指标, 更是反映航空制造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参数。近年来, 国内外商用大飞机上的复合材料使用占比正不断攀升, 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飞机性能的提升, 也促进了复合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简要概述了国外商用大飞机使用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 分析了复合材料在商用大飞机中的应用价值, 论述了复合材料在国外商用大飞机上的应用产品, 并对中国商用大飞机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 提出中国商用大飞机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需提供复合材料相关产业链多个环节, 为后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TiAl基合金高温防护及热障涂层体系研究进展

摘要:TiAl基合金以其低密度、高比强度、耐烧蚀、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等优点成为新型轻质高温结构候选材料,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备受关注。随着各种强韧化措施的研究不断深入,TiAl基合金的室温脆性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TiAl基合金成功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航天飞行器蒙皮、舵翼、汽车排气阀等。然而,TiAl基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不足,限制了其作为高温零部件的应用。目前,主要通过整体合金化以及表面改性两种方式来改善TiAl基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整体合金化是在合金中添加Nb、Si、Mo、W、稀土等合金元素,促使合金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并提高氧化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表面改性主要包括表面合金化和表面涂层两种途径,表面合金化技术一般采用热扩散、离子注入、预氧化、激光表面合金化等方法,表面涂层技术是利用不同种类的涂层改善基体的表面性能,例如Ti-Al-X体系涂层、MCrAlY热障涂层、陶瓷涂层、复合涂层。热障涂层,作为一种表面改性中的涂层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以及长期服役性能。当应用于TiAl基合金表面时,热障涂层能够有效提升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但两者结合也存在如下问题,热生长氧化物的过度生长导致界面失效,以及涂层与基体元素互扩散严重,导致热障涂层/TiAl合金体系长期服役性能减弱。本文归纳并分析了TiAl基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分别从整体合金化以及表面改性两个方面综述了TiAl基合金高温防护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分析了热障涂层应用在TiAl合金表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以期为提高TiAl基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及发展热障涂层/TiAl合金体系提供参考。

极地海冰观测卫星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极地海冰以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使得准确获取海冰多要素信息成为极区观测的核心任务。卫星是极地海冰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极地海冰的观测。阐明当前国内外极地海冰卫星遥感的现状,对于未来极区海冰新遥感传感器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具备极地海冰信息获取能力且在轨运行的卫星信息,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基于卫星数据在极地海冰观测中的主要应用进展。最后,指出现有全球对地观测体系对极地海冰信息观测的不足,并提出了我国后续极地海冰观测的发展建议。

宇航用抗辐射光收发器件的技术特性与标准研究

摘要:宇航用抗辐射光收发模块可实现宇航应用环境下的高速多路并行电光转换传输功能,并实现高速信号的光传输,解决星载数据传输的瓶颈,从传输架构上降低了系统重量,提升了传输带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相关特性,结合具体应用环境,对某抗辐照12路并行光收发模块的功能性能、质量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进行分析,并基于产品定义和用户需求,正向设计了标准的指标体系和考核要求,为新型光模块产品的标准制定提供指导。

人工智能器件宇航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摘要:人工智能器件是提供实现系统功能的微小型化器件,是实现空间环境感知、自主判断、自主任务规划等的硬件载体和基础。此类新型元器件在宇航应用前,仍然面临成熟度、可靠性、抗辐射能力、宇航适用性等诸多挑战。本文从分析人工智能器件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人工智能器件宇航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给出典型人工智能器件质量保证案例,并归纳和总结后续人工智能器件宇航应用的相关建议。

航天热防护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研制的前沿进展

摘要:近年来, 在航空航天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 热防护系统(TPS)的材料选择和优化显得尤为关键. 本综述针对树脂基复合材料在热防护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结了不同树脂体系在提高材料热稳定性及耐烧蚀性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讨论了多种纤维增强材料提升界面结合强度的方式, 展望了新型纤维改性方法与树脂成型条件在新型热防护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前景, 旨在为新一代航天器热防护材料的设计制备提供指导.

热处理对激光熔覆高Co-Ni钢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热处理对激光熔覆高Co-Ni钢涂层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组织,采用维氏硬度仪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从200℃提高至600℃时,晶界残余奥氏体因发生分解反应而显著减少,针状M3C渗碳体和棒状M2C碳化物的数量则明显增加;经550℃和600℃热处理后,M2C碳化物均发生明显粗化。当热处理温度为200~400℃时,析出的细小M2C碳化物与基体有着良好的共格关系,故涂层的显微硬度值随着M2C碳化物增加而增加,当温度继续升至600℃时,M2C碳化物粗化,与基体失去共格关系,且基体中位错恢复,导致涂层的显微硬度急剧下降。

平板热管性能优化及其在航天热控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平板热管具有传热效率高、均温性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已成为航天器热控的重要途径之一。吸液芯结构优化是提高平板热管流动传热性能的主要方式。在吸液芯结构设计方面,综述了高性能吸液芯结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宏观-介观-微观多尺度数值模型的选择和应用。在吸液芯表面改性方面,探讨了提高纳米结构机械稳定性、调整传热机制和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的重要性。针对太空环境下高辐射和散热困难难题,展望了平板热管在航天器热控中的发展方向。

新能源航空发动机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全球采用新能源代替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进程正在加快,新能源及其动力系统正在重塑世界发展格局;落实“双碳”战略目标、保障航空能源安全以及航空业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加快推动航空动力从传统化石能源动力到新能源动力的变革。本文阐述了太阳能、电能、氢能、核能、氨能、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新能源航空动力的发展意义,总结了新能源与航空动力融合的发展态势,综合分析了新能源到航空动力转换的工程实用性和应用场景。研究提出了新能源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大力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与自主航空动力装备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电能和氢能航空动力技术攻关,持续开展太阳能航空动力应用推广和核能航空动力探索研究。研究建议,推动设立新能源航空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专项、加快新能源航空动力研发和使用进程、强化新能源航空动力产业的金融财税保障、构建新能源航空动力国际合作生态链,全面提升航空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支撑先进航空装备更新换代,促进航空产业不断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