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无涂装耐候钢桥梁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摘要: 研究目的:无涂装耐候钢桥梁已成为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钢桥的一种发展趋势,其应用较为广泛。而我国无涂装耐候钢桥梁起步较晚,缺乏成功应用的经验,更无可执行的设计和制造规范。本文依托拉林铁路藏木大桥开展铁路无涂装耐候钢桥梁建造关键技术研究,积累无涂装耐候钢桥梁在设计和制造中的经验,为铁路无涂装耐候钢桥梁技术规范的编制和在我国铁路桥梁上推广应用打下基础。研究结论:(1)根据钢材受力和耐久性要求,提出了无涂装耐候钢力学性能、焊接性能、耐候性能等要求,完成了耐候指数大于6.5的桥梁用无涂装耐候钢化学成分设计和试验;(2)基于易于形成和保护稳定锈层,提出了无涂装耐候钢桥梁结构构件和排水布置细节设计要求;(3)提出了针对耐候钢特点的制造要求;(4)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无涂装耐候钢桥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起到参考和示范作用。

电弧喷涂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电弧喷涂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国内外桥梁建设防腐中的应用,叙述了电弧喷涂技术的施工工艺,并展望了电弧喷涂技术的发展前景。

新型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趋势探索

摘要: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其对房屋部件生产实行标准化,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较小,房屋部件安装快,安装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住宅工程的施工量较大,更加适合采用装配式的建筑方法。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行业中尚未普及,在一些地区,装配式建筑的价格要比传统建筑的价格高。随着装配式建筑生产技术的成熟,其价格优势与其便捷性会逐渐显现出来。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背景下,节约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促进了建筑业的产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节约,降低了环境污染,节约了建设成本,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型装配式住宅的发展与其产业化趋势。

多色系复合型建筑节能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摘要:将含空心玻璃微珠和二氧化钛的阻隔型涂层作为底面涂层,含不同颜料(包括复合钛红、铁锌铬棕、群青、铁铬黑和铬绿)的反射型涂层作为表面涂层,制备了底/表面多色系复合型建筑节能涂层,并探究了颜料掺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红外辐射率测量仪、精密色差仪和扫描电镜表征了涂层的反射比、半球发射率、明度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复合结构涂层的反射性能好于单涂层。当颜料掺量为20%时,所有色系的复合涂层的太阳光反射比均最高,反射比、半球发射率等性能也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建筑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选择以T700碳纤维为增强相,将碳纤维经浓NHO3浸渍处理0,40,80,120和160min后掺入到环氧树脂中,制备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分析了浸渍时间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浓NHO3浸渍的碳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大,沟槽数量和深度增加,碳纤维和环氧树脂的结合强度增大;随碳纤维浸渍时间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先增大后减小,当浸渍时间为120min时,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80.2和90.3MPa,其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也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902.6MPa和79.3GMPa,且应力-应变最高点增大,弯曲性能提高;在800℃下浓NHO3浸渍处理120min的复合材料的残炭率最大为58.2%,热稳定性最佳。

日本耐候钢桥梁技术的研究发展动向

摘要:桥梁耐候钢技术源于欧美,日本引进这一技术后发展较快,并针对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高钢材的耐候性能,进行针对锈蚀构造机理的研究,提出耐腐蚀改善方法,查明异常锈蚀原因以采取防护措施;为提高在高盐分下的耐候性能,开发镍(Ni)系高耐候钢;研究开发统一评价各种耐候钢的耐候性能方法。由于耐候钢的防腐性能受腐蚀环境影响较大,采用盐分分布仿真技术和腐蚀环境监测技术大幅度降低异常腐蚀发生的风险。为实现耐候钢桥长寿命化,在锈蚀发展动态的定量评价技术、涂装修补方面的技术开发、剩余承载力的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白鹤滩水电站高填方工程砾石填料的物理力学特性

摘要:白鹤滩水电站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为避免水库蓄水后巧家县城区中的移民安置区被淹,需进行高填方工程,填筑材料以当地砾石土料为主。依托白鹤滩水电站高填方工程,对砾石填料进行颗粒分析、击实试验、压缩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等室内土工试验以及现场碾压试验。研究表明:填料的压实特性与砾石质量分数有关,粒径大于5mm的砾石质量分数在40%~70% 时,填料较易形成密实骨架结构,表现出较好的可压实性和力学性能。在现场碾压过程中,需从填料的砾石质量分数及现有设备等因素来综合控制压实含水率。压实度为0.95和0.97的砾石填料的压缩特性及抗剪强度有明显差异。同时,根据填料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确定了邓肯-张双曲线模型的参数。试验结果为白鹤滩移民区高填方工程的填料配比设计、力学与施工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高强耐候钢加工成形性能分析及改善措施

摘要:高强耐候钢的加工成形性能要求高,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冲压开裂现象。通过分析高强耐候钢的剪切形貌和冲压工艺原理,解析了高强耐候钢产生冲压开裂现象的原因,采取成分优化和工艺调整等措施,避免了冲压开裂现象,从而得到了加工成形性能优异的高强耐候钢。

6060替代6061铝合金模板可行性分析

摘要:利用CAE分析技术建立了铝模板各个构件的有限元模型,根据实际的工况条件对6061和6060两种铝合金模板进行了强度分析,得出铝模板堵板、内角板和墙板的应力和位移分布云图。仿真结果表明,6061铝模板和6060铝模板两者的最大应力及挠度值相差很小,堵板、内角板和墙板的强度需求值均小于对应材料屈服强度,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提高挤压效率和制品质量,6060代替6061 铝模板具有可行性。

机器人焊接技术在钢结构行业的应用

摘要: 针对钢结构构件的特点及其对机器人焊接的要求,综述了钢结构领域机器人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钢结构构件设计标准化程度低、装配安装精度与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匹配是机器人焊接技术在钢结构行业应用的瓶颈问题。通过钢结构构件的模块化、系列化、标准化设计、构建完善的焊接数据库、开发高精度焊缝跟踪技术等方式,逐步提升焊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以攻克钢结构行业机器人焊接技术应用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