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钢结构锈蚀识别与评价

摘要:锈蚀是影响输水工程中水下钢结构能否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由于水下环境复杂,常规方法难以在通水情况下实现对水下钢结构锈蚀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测与评价。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利用水下机器人采集的视频图像,自动检测水下钢结构锈蚀并进行锈蚀等级评价的方法。首先,采用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对预处理后的水下钢结构锈蚀图像进行锈蚀识别;然后,利用颜色直方图对锈蚀区域进行语义分割,通过计算的锈蚀率来评价锈蚀等级。实例结果表明:水下钢结构锈蚀识别的准确率可达95.5%,实现了锈蚀程度评价。本文方法可为通水情况下输水工程水下钢结构的锈蚀快速识别及健康诊断提供新的途径。

结构钢在我国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及防腐蚀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桥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方面,钢铁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桥梁创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钢结构的腐蚀失效是影响桥梁稳定性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发展有效的钢结构腐蚀防护技术对保障桥梁的安全服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总结了我国桥梁用结构钢的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钢结构桥梁的腐蚀防护措施及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桥梁用结构钢及防腐蚀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促进我国桥梁用钢的研发、应用及其防腐蚀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模块化钢结构体系建筑产业化技术与示范综述

摘 要: 通过对模块单元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模块尺寸的选型建议,并通过不同功能模块的组合,形成典型的模块化宿舍、住宅、办公、学校等建筑方案。。通过系统研究模块单元的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等全过程,形成了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产业化的成套技术,并以示范性生产基地、示范工程及系列化产品,加快推动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市场规模化应用。关键词: 模块化钢结构; 拼接节点; 标准化设计方法; 一体化; 产业化

高强高韧玻璃的研究进展

摘要:因固有的脆性特性导致的低服役安全性是制约玻璃作为透明窗口应用的瓶颈。为满足航空透明件、特种车辆视窗、高铁风挡以及压力容器观察窗等的高强高韧应用需求,提高玻璃的力学性能至关重要。高强高韧玻璃的研究主要涉及:(1)开发具有特定成分和微观结构的高性能玻璃基质,如钠钙硅玻璃、无碱铝硅玻璃、高碱高铝玻璃和透明微晶玻璃等;(2)尝试和优化各种增强增韧技术,如酸处理、钢化、微晶化、引入夹层、引入增强体等。本文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综述了高强高韧玻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多元微合金化耐火钢研究进展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对于建筑材料强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耐火钢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和良好的耐火安全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及大跨度建筑中。对于耐火性能的调控方式也从高成本的高Mo( ≥0. 40%) 加单一元素的微合金化为主的方式向经济型的节Mo( ≤0. 30%) 加Nb、V 和Ti 等多元复合微合金化方式发展。关键词:微合金化; 耐火钢; 纳米析出; 耐火机制

2000MPa平行钢丝斜拉索在千米级公铁两用斜拉桥中的应用

摘要: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092m的公铁两用斜拉桥。设计过程中对平行钢丝斜拉索和钢绞线斜拉索在该桥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对比分析。由于采用高强度平行钢丝斜拉索,拉索断面更小、风载阻力小、钢丝应力均匀性好,同时有利于降低造价、减小结构横向变形、保证列车高速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因此,推荐采用高强度平行钢丝斜拉索。依托该桥对2000MPa平行钢丝斜拉索进行了钢丝、锚具、护套及整索性能的专题研究,成功试制了斜拉索产品,最终实现了2000MPa平行钢丝斜拉索在沪通长江大桥中的应用。

电弧喷涂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电弧喷涂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国内外桥梁建设防腐中的应用,叙述了电弧喷涂技术的施工工艺,并展望了电弧喷涂技术的发展前景。

日本耐候钢桥梁技术的研究发展动向

摘要:桥梁耐候钢技术源于欧美,日本引进这一技术后发展较快,并针对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高钢材的耐候性能,进行针对锈蚀构造机理的研究,提出耐腐蚀改善方法,查明异常锈蚀原因以采取防护措施;为提高在高盐分下的耐候性能,开发镍(Ni)系高耐候钢;研究开发统一评价各种耐候钢的耐候性能方法。由于耐候钢的防腐性能受腐蚀环境影响较大,采用盐分分布仿真技术和腐蚀环境监测技术大幅度降低异常腐蚀发生的风险。为实现耐候钢桥长寿命化,在锈蚀发展动态的定量评价技术、涂装修补方面的技术开发、剩余承载力的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风力发电机组混凝土塔筒门洞结构优化设计

摘要:为提高混凝土塔筒门洞的受力性能,对现有塔筒门洞形式进行优化,通过对方形门洞、圆弧形门洞、加厚形门洞和外包钢壳圆弧形门洞等4 种布置形式的门洞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对比分析其抗压和抗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外包钢板圆弧形门洞的抗压和抗疲劳性能最佳。此外,文章还提出了相应的结构优化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混凝土塔筒门洞结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升研究

摘要:铁路、公路、水运、民航是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主要结构类型,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是保障交通安全、提升运输效能、延长结构服役寿命的重要途径。本文全面调研分析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的服役现状,结合国情和实情从设计理论、建造技术、运维制度等角度探讨了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梳理了先进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纹、渗透性能、内部损伤与钢筋锈蚀监测技术,概述了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精准维修技术。研究提出了我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升的对策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科技创新、完善标准体系,全面保障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长寿命安全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