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ene复合气凝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

摘要:MXene材料目前已在电磁屏蔽、传感、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使得其在储能领域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MXene 的自堆叠与易氧化等特性,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将MXene组装成三维(3D)结构复合材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3D多孔结构能为离子传输/存储提供更多通道和活性位点,可有效提高电化学性能。本文主要回顾MXene复合气凝胶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阐述MXene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国产MSR翅片管的试制与性能

摘要:针对汽水分离再热器(MSR)用TP439翅片管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利用国内厂商条件开展了国产化研制工作。目的在于,利用国产及进口原料带材分别试制出TP439翅片管,并与进口产品比较,说明国产翅片管的性能水平。采用激光焊,焊缝成型及组织都得到优化。研究了439合金带材在加工成翅片管过程中的拉伸性能变化,对比了国产及进口带材的化学成分,并比较了利用国产及进口带材试制的翅片管的力学性能。细晶强化是国产带材强度较高的主要原因,而翅片管制造过程中的热处理产生的碳化物的析出导致进口翅片管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较高。国产翅片管的翅片形状与进口产品水平基本相同,但较低的屈服强度体现出国产翅片管的抗应力腐蚀开裂能力更强。

钛基材料用于锂硫电池正极改性研究进展

摘要:锂硫电池因其高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等特点已被视为超越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可充电电池。由于反应产物可溶性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和循环中硫电极的体积膨胀导致电池的循环寿命较差。为了解决锂硫电池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纳米结构的金属材料。总结了利用钛元素和钛基化合物(包括钛基氧化物、钛基硫化物和钛基氮化物)与硫的反应形成牢固化学键,通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来提升锂硫电池的综合性能。

二维钙钛矿光伏器件

摘要:有机-无机杂化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 PSCs) 由于其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光电转换率高等优点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下一代半导体光伏技术中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PSCs 器件在商业化生产应用之前,必须解决某些关键问题,例如器件在湿度、光照和过热条件下缺乏稳定性,性能会急剧衰退。层状二维(two-dimensional, 2D)钙钛矿由于其优异的环境稳定性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通过引入不同种类的疏水性大体积有机铵阳离子可以在钙钛矿体内形成稳定的2D 结构。然而,由于绝缘有机间隔阳离子的存在,使其电荷输运能力受阻并影响光电转换性能。本文根据不同种类2D钙钛矿光伏器件的发展进程,总结了影响2D 钙钛矿结构和性能的关键问题,如晶体垂直取向设计、量子阱调控和有机层间隔阳离子替换工程等。最后对2D PSCs 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深远海浮式风电技术发展研究

摘要:发展深远海浮式风电技术是推动海上风电开发降本增效、促进能源结构改革、实现“双碳”愿景的有效途径,因而突破深远海浮式风电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快构建经济高效的海上风电体系成为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任务。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深远海浮式风电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深远海风电发展挑战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深远海浮式风电技术攻关要素,涵盖风力机气动荷载演变机理、半潜型基础的运动抑制、张力腿型基础共振、跨物理场测试等科学问题,风力机气动建模、一体化耦合分析、结构疲劳分析、运动抑制、系泊疲劳分析、动态电缆设计、锚固基础承载力分析、先进材料开发与测试、基础结构大规模定制、集成与海上安装回接、智慧运维等关键技术,一体化耦合设计分析、实时孪生系统等基础软件能力。进一步阐述了浮式基础型式、浮式风力机总体设计、关键产品自主研发、核心工业软件、高效建造与安装、智能运维等深远海浮式风力机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构建深远海风电技术创新链、组建深远海风电智能建造与安装产业链、拓展深远海风电产业智能运维体系等发展建议,以为我国深远海浮式风电技术发展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前瞻构思。

“蛋黄蛋壳”结构纳米电极材料设计及在锂/钠离子/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摘要:“蛋黄蛋壳”结构纳米材料,具有易于调控的“蛋黄”、“蛋壳”和“空腔”结构,可视作“纳米反应器”,在催化、储能等领域表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尤其在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换方面,该结构纳米电极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核壳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可缓解电极的体积变化,提供快速的离子/电子输运通道,强化中间产物的吸附和提升转换反应效率等,能显著提高电极稳定性、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是一类较为理想的电极材料。本文针对“蛋黄蛋壳”结构纳米电极在锂/ 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新兴二次电池领域的实际应用,总结了具有该结构纳米电极的设计与合成策略,包括:模板法、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电化学置换、克肯达尔效应等,评述了各种策略的优缺点以及电极材料的应用进展,最后对该类材料在锂/钠体系及锂硫电池二次电池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生物炭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

摘要:生物炭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导电性优异、形貌易调控和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领域中。通过调控炭材料的多孔结构与形貌结构、杂原子掺杂、复合高电容量材料以及材料尺度纳米化等,可不断获得超级电容器综合性能优异的生物炭材料。文章首先阐述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理及分类,再总结了不同生物质结构、元素特征和各种生物炭表征技术。在此基础上,从炭材料形貌、孔结构、石墨程度、表面官能团、元素掺杂和材料复合角度总结了生物炭材料超级电容器储能性能提升的优化手段。随后,详细介绍了0D、1D、2D、3D 纳米生物炭材料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生物炭电极材料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参考方向。

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电极材料在应对能源挑战和降低环境污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电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它们结合成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优点。着重讨论了电极材料选择对电池性能的重大影响,并深入分析了钙钛矿氧化物材料在氧电极氧还原/氧析出反应动力学提升方面的作用。此外,探讨了采用掺杂、离子缺陷引入、合成方法改进以及机器学习等策略来优化电极性能。同时,指出了燃料电极在不同运行模式下面临的挑战,如结构劣化和碳沉积等,为高效、稳定的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和方法。

盐湖原卤提锂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的迅速发展,锂产品的消耗量日益增大,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了高度的关注。目前已工业化提锂方法生产周期长、锂综合回收率低,盐湖提锂产量增长缓慢,难以满足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从低锂原卤中直接提锂,可实现低品位锂资源高效利用,对于提高我国战略锂资源的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我国卤水资源特点,概述了可适用于低锂浓度、高镁锂比原卤提锂的吸附法、膜分离法、萃取法以及其他方法,分析了不同技术方法的提锂特点及效果,展望了低锂浓度、高镁锂比原卤提锂技术发展趋势。

膜法盐湖提锂技术研发进展

摘要:膜分离技术已成为中国主流盐湖提锂技术。以2023年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膜改性、工艺参数优化和膜法组合工艺3个方面盘点了膜法盐湖提锂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膜改性研究主要围绕增强膜正电性以及渗透性展开,以克服trade-off效应为重要目标;工艺参数的优化有利于发挥高性能膜的分离潜力,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多级膜法耦合工艺能够实现超高纯度的Li+富集,是膜法盐湖提锂走向工业应用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