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研发出密度低于水的液态金属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双聘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刘静团队首次提出“轻质液态金属”的概念,研发出了密度低于水的液态金属复合材料,为打造液态金属机器人奠定了基础。该“轻质液态金属”是一种由空心玻璃微珠和镓铟共晶组成的非常规超轻材料GB-eGaln,其密度低于2.010g/cm³,甚至可达0.448g/cm³,比水更轻。经温度调节,该材料也可保持优异的适形性、导电性,可在完全柔软状态和坚硬状态之间自由切换。该材料可成型为薄片,也可构筑成三维立体结构,重复使用8 次后功能无明显损失,未来该材料可用于制造软体机器人及智能水下装置。(中科院网站)

打破太阳能规则:新型柔性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实现创纪录的效率

宁波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取得突破,首个柔性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2.8%和耐久性能提高,为轻量化、高性能太阳能电池铺平了道路。(SciTechDaily.com)一项新的研究强调了柔性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成功开发,其效率达到创纪录的22.8%,代表了柔性太阳能电池技术的重大进步。

三星电子公布人工智能半导体技术路线图

三星电子日前在美国硅谷举行“2024年三星代工论坛”,表示2027年将引入尖端晶圆代工技术,推出两种新工艺节点,形成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研发、代工生产、组装在内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南邮汪联辉团队开发DNA纳米机器人,实现精准消栓给药

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智能材料与诊疗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汪联辉教授、晁洁教授和高宇副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智能DNA溶栓纳米机器,可在血管内复杂病生理环境下识别血栓的生物标志物凝血酶,并通过针对凝血酶浓度的逻辑运算区分血栓和伤口凝块,实现靶向血栓的精准给药。相关工作以“An intelligent DNA nanodevice for precision thrombolysis”为题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