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在调控有机拓扑材料拓扑相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科大化学物理系杨金龙院士团队李星星课题组在调控有机拓扑材料拓扑相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在二维有机拓扑材料中的有机配体上发生互变异构反应来诱导体系产生拓扑相变。相关成果以“Tautomerization Makes Top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 in Two-Dimensional Organometallic Lattices”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柔性电子器件新进展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现代电子产品的固定机械刚度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刚性电子产品难以适应人体皮肤或器官的曲线,而柔性电子产品则缺乏足够的刚度来有效承载负载。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刚性和柔性之间转换的“可变形电子系统(TES)”。然而,现有的TES设计通常复杂多层,包括柔性、可伸缩的电子层和刚度可调平台,这增加了制造和集成的复杂性,导致设备笨重且生产效率低下。此外,常用的无机镓材料虽然具有优异的性能,但由于其高表面张力和低粘度,导致在高分辨率图案化方面存在挑战,制约了TES电路板的制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Jae-Woong Jeong等研究者携手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镓-铜(Ga-Cu)复合电子墨水,并利用直接喷墨打印技术进行高分辨率的TES电路板制造。他们通过优化复合墨水中铜的含量,确保了墨水在存储数月后仍能保持流动性,并且可在微尺度上实现卓越的均匀打印。此外,他们通过系统研究和调整墨水的性质,如润湿性、粘度和表面张力,实现了高分辨率的打印。

“电子墨水”可监测脑电波,有望拓展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应用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团队首次发明了一种液体电子文身墨水,医生可将其打印在患者头皮上,作为传感器以测量大脑活动。该研究可为目前监测脑电波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方案,有望改进非侵入性脑机接口设备的设计方式并拓展其应用范围。相关论文2日刊发于《细胞生物材料》杂志上。

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3D打印钛基超材料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团队报道了3D打印超强度钛基超材料,或可用于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生产的研究,可能会给制造业和高速航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促进更强大的医疗设备和创新的飞行器和航天器设计。该研究以“Titanium Multi-Topology Metamaterials with Exceptional Strength”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