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协同效应及其深度水处理应用

付宛宜,李雨航,杨志超,张延扬,张孝林,刘子尧,潘丙才
摘要: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表面效应,在水处理领域展现出优异的净污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纳米颗粒负载于毫米级载体中制备毫纳结构复合材料,可有机结合纳米颗粒的高反应活性与载体的良好操作性,是突破纳米材料易聚团失活、难分离、稳定性差、潜在环境风险等工程应用瓶颈并实现规模化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毫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特性及其在吸附和催化氧化除污性能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纳米颗粒的限域生长、限域吸附特性和限域催化氧化特性等方面阐述限域效应及载体-纳米颗粒的协同净污效应。最后,针对目前毫纳结构复合材料方向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实际应用挑战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推动纳米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毫纳结构复合材料,限域效应,水处理,吸附,催化氧化

目录介绍

1 引言

2 毫纳结构复合材料的常见载体及制备方法

2. 1 有机聚合物载体

2. 2 碳基材料载体
2. 3 天然矿物载体

2. 4 陶瓷基载体
3 毫纳结构的限域效应及协同净污机制

3. 1 毫米级载体内纳米颗粒的限域生长特性

3. 2 毫米级载体内纳米颗粒的限域吸附及再生特性

3. 3 毫米级载体内纳米颗粒的限域催化氧化特性

4 毫纳结构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

4. 1 毫纳结构复合材料在吸附分离净污领域的实际应用

4. 2 毫纳结构复合材料在催化降解净污领域的实际应用

5 结论与展望

5. 1 纳米限域效应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
5. 2 纳米复合材料的实际应用挑战


点赞(0) 关注

立即下载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3.98 元后才可以下载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