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镀锡板的生产与市场

摘要:介绍国内镀锡板的市场情况和生产现状。分析市场的消费特点和下游客户情况,同时以生产机组的建设和装备水平为主介绍镀锡板的生产现状,指出生产和市场中不足,并预测今后发展趋势。

锌铝镁镀层钢板的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锌铝镁镀层钢板的发展情况,综述了其镀层结构特点及性能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锌铝镁镀层钢板的应用前景。锌铝镁镀层钢板具有相似的镀层结构,其表面具有纳米特征。锌铝镁镀层钢板的耐蚀性是镀锌钢板的4倍,且具有自愈性,优良的耐膜下腐蚀性、成形性和焊接性能,是一种新型长寿命、能源资源节约型钢铁材料。

高品质轴承钢超低氧含量和非金属夹杂物控制的进展

摘要:超低氧含量和低夹杂物级别是高品质轴承钢的重要指标。分析了高品质轴承钢中超低氧含量和非金属夹杂物控制的影响因素,如出钢除渣、铝脱氧、高碱度精炼渣、真空或非真空条件下的长时间搅拌和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等。得出生产5×10-6[O]、≤1×10-6[H]和≤12×10-6[Ti]的超纯净高品质轴承钢的关键是对各冶炼工序的严格控制。文中分析了国内轴承钢的质量并提出了研究方向。

高酸性腐蚀油气田用镍基合金油套管开发现状

摘要:高酸性油气田逐渐被发现和开采,开采环境中H2S、CO2、S、Cl -含量很高,常用的13Cr、22Cr、316等不锈钢管材已无法满足开采需求,因此镍基耐蚀合金逐渐应用于油套管中。介绍了国内外各大钢管厂镍基合金油套管开发现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镍基合金油套管的开发与国外产品有明显差距。

金刚石切割线复合电镀固结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总结了复合电镀固结技术的关键点及影响金刚石切割线制备的因素,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上砂方法与上砂槽的设计,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述,为金刚石切割线复合电镀制备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重大装备用高品质轴承用钢的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汽车、高铁、精密机床、风电等重大装备的应用与建设,对轴承提出了高品质、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的要求。除了轴承结构设计、制造精度外,轴承用钢对轴承产品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目前高端轴承应用需求,分析了高铁、风电、盾构机等重大装备领域轴承需求现状和性能要求,介绍了国内外轴承钢的发展方向和钢种开发情况,并讨论了轴承钢质量控制原理和思路。轴承钢产品质量控制的目标可归纳为纯净化、精细化和均匀化。其中冶金和凝固过程通过窄成分控制、低有害元素含量、碳化物液析、元素偏析带状、结晶组织缺陷、夹杂物控制等以获取洁净钢。后续轧制锻造工序通过控轧控冷实现组织的均匀化和精细化控制,以满足后续热处理等工序的加工性要求。

金属材料的喷丸强化原理及其强化机理综述

摘要:在喷丸强化机理中,除了“应力强化机制”之外,还存在另外一种“组织结构强化机制”。为了证明这一种新强化机制的存在,采用了XRD、喷丸残余应力、显微硬度以及疲劳等各种试验方法,对喷丸靶材表层的组织结构改性后的力学行为进行了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喷丸引入靶材的残余压应力是一种改善疲劳断裂抗力的“应力强化机制”,但是它只能改善正断型模式而不能用来改善切断型模式的疲劳断裂抗力。对改善切断型模式的疲劳断裂抗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组织结构强化机制”。因此作者认为,喷丸强化机理中至少存在上述两种强化机制。

新一代TMCP技术的发展

摘要:新一代TMCP技术是以自主研发的冷却速率可调(空冷至超快速冷却无级调整)、冷却温度精确控制的先进冷却技术和装备为手段,根据不同钢材成分、性能要求和相变规律设计相应的冷却路径和冷却过程控制参数,对钢材热轧和冷却过程中的微观组织进行有效调控,实现细晶强化、纳米析出强化、相变组织强化等各种强化机制的综合强化,充分挖掘钢材的潜力。与传统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相比,新一代TMCP技术可节省钢材合金用量30%以上,或提高钢材强度100~200MPa以上,大幅度提高冲击韧性,节约钢材使用量5%~10%,节能10%~15%。该技术已经完成实验室和中试研究,开发的工艺技术、冷却装备目前在热轧带钢、中厚板、H型钢、棒材等生产过程中转化应用,开发出系列的减量化钢材产品,为我国钢铁产品的升级换代、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高附加值中厚板产品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介绍了我国高附加值中厚板产品的生产现状,从品种结构、产品规格、质量稳定性、配套技术等角度分析了与未来需求的差距,以工程机械、海洋平台、舰船、桥梁和管线用钢为典型代表,阐述了高附加值中厚板产品向高强度、耐腐蚀、轻量化、长寿命等方向的发展趋势。

超高强钢的开发进展及工艺分析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屈服强度为690MPa及以上级别超高强钢的开发进展及生产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淬火及在线淬火+回火工艺可以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