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在可穿戴传感领域的发展现状、挑战与创新策略

彭玉鑫1,2,陈雪垠1,2,章阳坤3 (1 浙江大学运动科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2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数字体育与健康实验室;3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机电学院)
摘要:可穿戴材料与器件正朝着柔性、轻薄、无感、智能化和可长期佩戴等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体生理心理等个性化需求。这一趋势为运动健康监测领域带来了革新,并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满足人体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可穿戴柔性材料与器件本身也面临着机械鲁棒性、信号稳定性、软硬接口连接和生物相容性等性能方面的挑战。因此,本文旨在从实际运动健康监测需求的角度出发,讨论构建可穿戴柔性材料与器件的材料、结构和制备工艺。同时,深入探讨了其在机械、电气和生物性能等方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因素及其解决路径。最后,预测了未来可穿戴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的发展方向,包括全柔性集成、机械鲁棒性的增强、信号解耦与识别的高精度化、监测的稳定性与灵敏度、快速响应性、超薄无感设计、多模态信号处理以及智能化自适应反馈等。
关键词:可穿戴电子器件;材料结构;机械鲁棒性;拉伸性;信号灵敏性;信号准确性;传感器智能化

目录介绍

1 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的构建策略

1.1 常用材料

1.1.1 金属基材料

1.1.2 碳基材料及其纳米纤维

1.1.3 高分子聚合物基材料

1.2 结构设计

1.2.1 一维结构

1.2.2 二维结构

1.2.3 三维结构

1.3 制备工艺

2 挑战与创新策略

2.1 力学性能

2.1.1 机械鲁棒性

2.1.2 多重信号解耦

2.1.3 软硬接口

2.1.4 拉伸性

2.2 电气性能

2.2.1 信号的稳定性

2.2.2 信号的准确性

2.2.3 信号的灵敏性

2.2.4 功耗

2.3 生物性能

2.3.1 生物相容性

2.3.2 生物友好性

2.4 传感器的智能化

3 结束语

 

点赞(1) 关注

立即下载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3.98 元后才可以下载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