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器件中的负光电导效应及应用

刘凯1,张晴怡1 廖延安1,刘威2,陈峰1 (1. 南京工业大学 数理科学学院;2. 浙江农林大学 光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对微电子器件中光电材料的选择、新功能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光电器件大多利用半导体材料在光照下电导率增加的正光电导性效应进行功能化设计。近年来,研究发现还存在另一种反常的光电导效应——负光电导(Negative photoconductivity,NPC),即在光照条件下电导率降低,由于其在光电探测、逻辑器件、神经形态器件、低功耗非易失性存储器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NPC的产生机制一般包括载流子的俘获效应、表面分子的吸附‐解吸、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激元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辐射热效应等。本文详细讨论了不同光电器件中NPC产生的物理机制,分析了材料选择、器件结构设计、能带结构变化对不同异质结器件中NPC效应的影响,概括了光电器件中负光电导效应的实际应用,这为光电器件的性能优化和新型光电器件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未来异质结光电信息器件实现尺寸更小、光导增益更高、速率更快、功耗更低奠定了科学基础。
关键词:负光电导;应用;光电器件

目录介绍

1 引言

2 光电导效应

3 NPC的物理机制

3. 1 陷阱捕获效应

3. 2 分子的吸附/解吸

3. 3 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激元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3. 4 光辐射热效应

4 NPC的应用

4. 1 光电探测器

4. 2 逻辑门控器件

4. 3 忆阻器件和存储器件

4. 4 神经形态器件

5 总结与展望

 

点赞(1) 关注

立即下载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3.98 元后才可以下载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