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生物的水泥基材料裂缝自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微生物自修复水泥基材料裂缝因具有较大的修复潜力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从微生物自修复水泥基材料裂缝发展历程、微生物诱导矿化沉淀结晶机理、微生物诱导矿化产率及影响因素、微生物的固载及固载后矿化活性的测定、裂缝制作方法及修复养护条件、修复效果表征方法、裂缝自修复效果和微生物自修复剂对水泥基材料自身性能的影响方面,综述了其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微生物自修复水泥基材料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白鹤滩水电站高填方工程砾石填料的物理力学特性

摘要:白鹤滩水电站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为避免水库蓄水后巧家县城区中的移民安置区被淹,需进行高填方工程,填筑材料以当地砾石土料为主。依托白鹤滩水电站高填方工程,对砾石填料进行颗粒分析、击实试验、压缩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等室内土工试验以及现场碾压试验。研究表明:填料的压实特性与砾石质量分数有关,粒径大于5mm的砾石质量分数在40%~70% 时,填料较易形成密实骨架结构,表现出较好的可压实性和力学性能。在现场碾压过程中,需从填料的砾石质量分数及现有设备等因素来综合控制压实含水率。压实度为0.95和0.97的砾石填料的压缩特性及抗剪强度有明显差异。同时,根据填料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确定了邓肯-张双曲线模型的参数。试验结果为白鹤滩移民区高填方工程的填料配比设计、力学与施工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日本耐候钢桥梁技术的研究发展动向

摘要:桥梁耐候钢技术源于欧美,日本引进这一技术后发展较快,并针对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高钢材的耐候性能,进行针对锈蚀构造机理的研究,提出耐腐蚀改善方法,查明异常锈蚀原因以采取防护措施;为提高在高盐分下的耐候性能,开发镍(Ni)系高耐候钢;研究开发统一评价各种耐候钢的耐候性能方法。由于耐候钢的防腐性能受腐蚀环境影响较大,采用盐分分布仿真技术和腐蚀环境监测技术大幅度降低异常腐蚀发生的风险。为实现耐候钢桥长寿命化,在锈蚀发展动态的定量评价技术、涂装修补方面的技术开发、剩余承载力的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国内现役高铁站站台钢结构雨棚防护涂层失效情况分析

摘要:对国内现役高铁站站台钢结构雨棚腐蚀情况进行了考察,归纳了不同结构形式站台雨棚钢结构防护涂层的病害情况,分析了病害出现的原因,并探讨了防护及维修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从预防和维护两个方面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

建筑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选择以T700碳纤维为增强相,将碳纤维经浓NHO3浸渍处理0,40,80,120和160min后掺入到环氧树脂中,制备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分析了浸渍时间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浓NHO3浸渍的碳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大,沟槽数量和深度增加,碳纤维和环氧树脂的结合强度增大;随碳纤维浸渍时间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先增大后减小,当浸渍时间为120min时,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80.2和90.3MPa,其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也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902.6MPa和79.3GMPa,且应力-应变最高点增大,弯曲性能提高;在800℃下浓NHO3浸渍处理120min的复合材料的残炭率最大为58.2%,热稳定性最佳。

多色系复合型建筑节能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摘要:将含空心玻璃微珠和二氧化钛的阻隔型涂层作为底面涂层,含不同颜料(包括复合钛红、铁锌铬棕、群青、铁铬黑和铬绿)的反射型涂层作为表面涂层,制备了底/表面多色系复合型建筑节能涂层,并探究了颜料掺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红外辐射率测量仪、精密色差仪和扫描电镜表征了涂层的反射比、半球发射率、明度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复合结构涂层的反射性能好于单涂层。当颜料掺量为20%时,所有色系的复合涂层的太阳光反射比均最高,反射比、半球发射率等性能也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新型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趋势探索

摘要: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其对房屋部件生产实行标准化,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较小,房屋部件安装快,安装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住宅工程的施工量较大,更加适合采用装配式的建筑方法。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行业中尚未普及,在一些地区,装配式建筑的价格要比传统建筑的价格高。随着装配式建筑生产技术的成熟,其价格优势与其便捷性会逐渐显现出来。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背景下,节约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促进了建筑业的产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节约,降低了环境污染,节约了建设成本,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型装配式住宅的发展与其产业化趋势。

电弧喷涂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电弧喷涂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国内外桥梁建设防腐中的应用,叙述了电弧喷涂技术的施工工艺,并展望了电弧喷涂技术的发展前景。

铁路无涂装耐候钢桥梁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摘要: 研究目的:无涂装耐候钢桥梁已成为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钢桥的一种发展趋势,其应用较为广泛。而我国无涂装耐候钢桥梁起步较晚,缺乏成功应用的经验,更无可执行的设计和制造规范。本文依托拉林铁路藏木大桥开展铁路无涂装耐候钢桥梁建造关键技术研究,积累无涂装耐候钢桥梁在设计和制造中的经验,为铁路无涂装耐候钢桥梁技术规范的编制和在我国铁路桥梁上推广应用打下基础。研究结论:(1)根据钢材受力和耐久性要求,提出了无涂装耐候钢力学性能、焊接性能、耐候性能等要求,完成了耐候指数大于6.5的桥梁用无涂装耐候钢化学成分设计和试验;(2)基于易于形成和保护稳定锈层,提出了无涂装耐候钢桥梁结构构件和排水布置细节设计要求;(3)提出了针对耐候钢特点的制造要求;(4)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无涂装耐候钢桥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起到参考和示范作用。

拟声子晶体超材料混凝土的低频带隙特性与工程应用

摘要:超材料混凝土是具有弹性波带隙特性的新型复合材料, 但因较高的带隙频率和较窄的带隙宽度使其在以低频振动控制为主的工程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 首先, 本文基于局域共振理论, 提出了一种新型三组元水泥基拟声子晶体模型, 据此研发出拟声子晶体超材料混凝土. 其次, 计算和分析了拟声子晶体超材料混凝土的能带结构、带隙机理和频率响应函数, 并开展了拟声子晶体超材料混凝土的室内试验. 最后, 用研发出的拟声子晶体超材料混凝土制备了拟声子晶体超材料混凝土地铁道床, 并应用到实际地铁工程中以解决地铁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低频振动问题. 结果表明, 拟声子晶体超材料混凝土在200 Hz频段内打开了6个低频带隙, 在带隙频率范围内, 衰减值大多都在10 dB以上, 衰减效果较好; 拟声子晶体超材料混凝土地铁道床在200 Hz频段内具有显著的低频减振效果, 隧道壁三分之一倍频程插入损失的最大值为13.22 dB, 隧道壁铅垂向最大Z振级差值为5.052 dB, 隧道壁铅垂向最大分频振级差值为5.926 dB,4~200 Hz频段内铅垂向分频振级差值平均值为5.74 dB, 低频减振效果明显.本文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地铁工程和其他工程建设中解决低频振动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突破了土木工程结构的传统减振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