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产品结构件加工现状及发展

摘要:面对引进先进设备、使用高效刀具和采集关键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的行业趋势,针对工程机械产品结构件机械加工的特点,介绍设备、刀具及工艺等方面的现状及发展。关键词:设备;刀具;智能制造

液压支架用Q890高强钢机器人焊接工艺研究

摘要:高强钢Q890 焊接过程中易出现裂纹、未熔合、焊接应力等问题。以液压支架用Q890 高强钢板材为研究对象,对Q890 进行机器人焊接、预热温度控制和斜Y 坡口裂纹试验,并优化了Q890 焊接工艺,总结出Q890 高强钢焊接的工艺要点。关键词:液压支架;Q890 高强钢;焊接工艺;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焊接机器人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焊接作为工程机械制造中关键的连接技术,各种先进的焊接装备和技术不断地得到应用和发展。通过对焊接机器人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介绍,阐述了未来焊接机器人在工程机械行业智能化、自动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对生产效率、劳动强度、焊接作业环境等方面的提升作用,进而阐明焊接机器人在智能制造方面对工程机械制造的影响。关键词:焊接机器人;智能化;自动化;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行业焊接与切割应用现状及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介绍了工程机械行业近年来在制作生产中焊接与切割产品的应用现状,并介绍了未来几年焊接与切割产品的需求,以及未来焊接与切割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对从事工程机械行业的人员具有比较高的借鉴作用。关键词:焊接,切割,工程机械,焊材

Cr-Mo-B系机械工程用钢高温流变行为及热加工图

摘要:在变形温度为850~1150℃、应变速率为0.1~10s-1的条件下,对Cr-Mo-B系机械工程用钢进行高温热压缩实验。基于真应力-应变曲线,建立输入参数为温度、变形速率、应变和输出参数为流变应力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关键词:机械工程用钢;本构模型;神经网络;热加工图

吉帕级低合金高强度推土机刀板用钢NM400焊接性能研究

摘要: 介绍了吉帕级低合金高强度推土机刀板用钢NM400 的化学成分、组织及力学性能。根据低强匹配原则,通过采用80%Ar + 20%CO2混合气保护焊接工艺以及高强度GM100 焊丝,研究了NM400 钢的焊接性能。关键词: 吉帕级; 推土机刀板; NM400; 焊接; 焊缝; 热影响区

电解铣削加工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摘要:电解铣削加工技术具有加工柔性好、工具电极无损耗及与待加工材料力学性能无关等特点,在高效、精密加工难切削加工材料制作的复杂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成为电解加工技术研究的热点。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在电解铣削的材料去除机制、加工过程建模及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目前距离该技术的规模化工程应用仍有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及加工效率等方面的诸多挑战,需在加工过程中就精确建模、提高加工效率、创新复杂型面加工工艺及复合加工方法等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为规模化工程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超声加工的技术发展与行业应用

摘要:超声加工技术因其众多良好的加工效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良好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行业体系。系统介绍了超声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生物医学制造、微纳制造行业的发展应用,从加工模式、装备、应用方面重点介绍了超声加工的标志性进展,最后对超声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增材制件内流道精整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复杂内流道的构件成形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具有复杂内流道的增材制件的精整加工是工业应用的瓶颈问题。分析了内流道机械抛光技术、化学与电化学抛光技术、电解质等离子抛光技术的加工原理、关键技术及国内外研究进展。针对增材制件内流道精整加工需求,分别研究了机械抛光技术、化学与电化学抛光技术、电解质等离子抛光技术的适应性问题及探索方向。针对增材制件内流道精整加工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①研究针对功能梯度材料、多金属材料的增材制件内流道精整加工技术;②研究针对具有复杂几何形状、内部复杂分叉、渐变毛细结构、拓扑结构等复杂内流道的复合精整加工技术或组合加工技术;③研究针对内流道精整加工质量的高精度检测方法和几何误差的三维重构技术。

智能表面工程

摘要:表面工程自其诞生以来,经历了从传统表面工程向复合表面工程、纳米表面工程及表面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正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科技等前沿领域中萌生。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智能表面工程应运而生。智能表面工程是对摩擦表面赋予智能调控性能,使之具有自感知、自适应、自愈合能力,从而实现摩擦学行为的智能控制。介绍皮肤自感知、关节自感知、消化道自适应和表皮自愈合等人体表面智能性,触屏自感知表面、损伤自感知表面、摩擦自感知表面和触压自感知表面等自感知表面创新,自适应表面变色、自适应调光涂层、自适应疏水涂层、自清洁除尘表面、自适应隐身表面、自硬化耐磨表面和自减摩超滑表面等自适应表面创新,植物自愈合、自愈合聚合物膜、自愈合导电皮肤、自愈合离子皮肤、自修复防腐涂层、自愈合蛋白质体、自愈合关节软骨和自愈合磨损划痕等自愈合表面创新。以往的表面工程是对材料表面强化以提高其物理、化学、力学性能的技术和方法,而智能表面工程则是赋予材料表面自润滑、自抗磨、自耐蚀、自修复等功能的智能表面技术和方法。未来的智能装备离不开摩擦智能,摩擦智能必须有智能表面。智能表面制造须要深入研究仿生科学与表面工程技术交叉融合,因此在摩擦学、仿生学、低碳学等领域尚有许多需要探索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一旦取得突破,将促进智能表面工程领域的显著进步。可以预见,摩擦智能表面工程将支撑智能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创造出更快、更强、更稳的机械系统;仿生智能表面工程将使机器人更智能地实现对自身运动的感觉、对空间的感知和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低碳智能表面工程将降低摩擦系统能耗、减少建筑领域碳排放,从而使摩擦学及表面工程研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