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地板纵梁高强钢应用及回弹控制技术

摘要:目的:研究造型相对复杂的前地板纵梁高强钢(HSS)应用回弹变形特点,探寻回弹控制方法。方法:借助CAE 分析技术,对零件进行全工序和回弹仿真分析,深入探讨零件回弹特点,提出回弹整改控制措施。结果 通过整改措施的落实,样件尺寸精度达到1 mm 控制要求,零件平均合格率达到90%以上,满足质量要求。结论:数值仿真分析可以对零件的成形性及回弹进行预测,为工艺设计及模具开发提供有益参考。提出的回控制技术可用于指导同类型高强钢零件的模具开发工作。

铝合金防撞梁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汽车铝合金防撞梁的生产与应用现状,预测了汽车铝合金防撞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同时,建议铝合金防撞梁生产企业提高综合性竞争优势来面对未来的市场竞争。

国内挂车用铝材市场分析及预测

摘要: 文章详细分析了2016年国内铝挂车的产能、产量及主要生产企业生产现状和预期动向,阐述了国内铝合金挂车的消费现状,并对2020年铝挂车的生产和消费做出了预测分析; 同时描述了铝挂车用铝加工材的现状和企业的诉求。

欧洲铝合金汽车板生产概述及国内市场分析展望

摘要: 文章概述了欧洲铝合金车身板的发展历史和生产工艺,介绍了欧洲主要铝合金车身板生产商的情况; 并根据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情况对汽车车身板在国内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对国内铝合金车身板的生产情况进行了展望。

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应用和生产,各种恶劣服役环境下对于驱动电机的工况要求越来越严格。作为驱动电机核心材料的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在轻量化、低损耗和无噪音的要求下应具有高磁感、低铁损及高强度特性。文中比较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性能,总结了当前业界人员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优化及力学性能提升的研究。认为优化合金成分、净化钢液、改进轧制退火工艺及成品厚度减薄是当前磁性能优化的主要方式,以微量Mn、Ti代替昂贵的Ni作固溶元素,或用析出强化的方法添加合金元素Nb、B、Cu,退火时控制再结晶程度为60%~90%,是改善电工钢力学性能最有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

新能源汽车车门轻量化研究

摘要: 以某新能源汽车车门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轻量化目标,分析了零件结构及强度情况,制定了车门轻量化方案,并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的方法,对车门的模态以及刚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轻量化方案振型分布合理,结构振型光滑,动态特性良好,同时刚度性能优良。该轻量化方案具有可行性,试模成功并实现了汽车车门的量产应用,可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开发提供参考。

中国汽车发展趋势及汽车用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首先对中国汽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可能达到3 600万辆。伴随汽车迅速发展的同时,汽车用钢也面临安全、环境、资源、能源及成本等方面的挑战。中国汽车的高速增长和庞大的市场为汽车用钢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冶金行业也面临来自非钢材料的激烈竞争和用户方面的挑战。就汽车用钢的发展潜力和钢铁行业可能采取的应对方案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近年汽车用高强钢合金含量的发展、新型高强钢的组织性能精细控制及应用技术、超高强双相钢及新型淬火配分钢的精细组织、冷轧高强钢中的纳米粒子析出控制、热成形钢的工艺与组织性能以及先进高强钢的成形应用技术等。最后,举例介绍了汽车用钢供应商的先期介入(EVI)服务体系的加强与完善。

汽车用高强塑积钢关键研究进展之一: Q&P钢的研究进展

摘要: 高强塑积Q&P钢以其优异的强度、塑性及成型性能得到诸多研究者的关注,并在汽车轻量化研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本文以汽车用第三代高强塑积Q&P 钢的关键研究进展为对象,从高强塑积Q&P钢的成分设计及优化、热处理工艺对组织调控的影响及其性能强化机制3 个方面对国内外Q&P钢的合金化、制备及强化机制进展进行了概括介绍。以期为我国高强塑积Q&P钢的研发及推广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