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电轴承发展现状及展望

摘要:风电作为清洁燃料与清洁电力的重要来源,得到了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政策扶持。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风电轴承是风电机组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在中高端风电轴承领域,主要市场份额仍然被欧美等企业所垄断。本文依据我国风电轴承的国产替代现状,展望了未来风电轴承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大型化、滑动轴承、独立变桨轴承加速推进,并提出了强化轴承试验台建设等相关建设性意见。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与展望

摘要:储能技术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抽水蓄能技术不能完全解决由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发电不稳定造成的问题,新型储能技术由此应运而生,多元化的储能技术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前沿技术分析和发展展望四个方面,详细总结了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这几种主流的、未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储能技术。最后,对新型储能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锂电池极片轧制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动力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核心部件———正负极片的轧制厚度一致性、压实密度及剥离强度等指标直接决定着锂电池关键性能及安全性。针对锂电池极片轧制工艺技术及装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极片新型轧制工艺、轧制后极片微结构及性能、轧制过程工艺模型及极片轧制设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并结合未来锂电池行业需求及极片制备行业发展现状,对极片轧制工艺研究及装备工艺智能化升级方向进行了展望。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关键材料

摘要: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小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方面,不断推动着社会朝着智能化和清洁化方向发展。简要阐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理,从材料结构和储锂机制方面对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进行分类并综述其性能特点与研究现状,介绍了液态电解液中锂盐、溶剂、添加剂以及固态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作用,重点讨论了锂离子全电池的应用和安全问题,最后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相信随着这些重点、难点技术和关键材料的突破,性能更加优异的锂离子电池必定会更好地造福人类。

氢能技术现状及其在储能发电领域的应用

摘要:随着化石能源消耗速度的增加,能源危机日益加剧,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应对上述问题,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人类社会的能源体系中占比越来越高,但可再生能源普遍存在稳定性差、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氢能既是清洁低碳的新能源,又可作为储能介质,必将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氢气的制取、储运和应用技术是保障未来氢能经济顺利到来的重要支撑,尤其氢储能发电技术是实现氢能与电能充分结合和优势互补的重要途径。阐述了氢能利用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了氢储能与其他形式储能的不同,最后明确了氢储能发电对未来电网安全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意义。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核电用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预测

摘要:由于受到严苛的服役环境和中子辐照的影响,核动力装置用奥氏体不锈钢作为结构材料应用时对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因此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预测很值得关注和研究。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材料信息学并对机器学习的方法和原理作了简要说明,重点介绍了基于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数据库,以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预测为应用实例建立了机器学习模型和系统平台,最后通过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对比验证对模型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相关模型可以对奥氏体不锈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进行有效预测,R2均在0.90以上。对现阶段机器学习在性能预测和材料研发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中国电站用钢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

摘要: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和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建设是中国优化电源结构和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最重要措施。钢铁材料技术是保证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和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建设顺利进行的最重要基础之一。介绍了迄今中国在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和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用钢方面的研发进展和取得的成就, 并与国外同类技术的研发水平进行了对比。同时, 也分析和讨论了中国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和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用钢技术的未来发展问题。

可充电锌离子电池共晶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摘要: 可充电锌离子电池(RZIBs)因高安全性、低成本以及环境友好等优势广受关注。但传统水系电解液中水的高活性导致锌负极在循环过程中面临着枝晶和副反应问题,限制了RZIBs的发展。共晶电解液通过氢键和配位效应调节Zn2+ 离子溶剂化结构中水分子数量,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此外,其具有合成简单、无腐蚀性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在RZIBs领域备受关注。介绍了共晶电解液的基本原理和定义,然后重点阐述了共晶电解液在RZIBs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共晶电解液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制备出优异的共晶电解液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变材料储热在通信基站节能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 在当今推动“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的背景下,用于通信基站节能的功能材料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相变材料(phasechangematerials,简写为PCM)在储热方面的独特优势,对PCM 的种类和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罗列;针对3种不同应用场景的通信基站,全面综述了PCM 储热在基站节能中应用的进展;从促进PCM储热在基站节能中普及的角度,介绍了PCM 的导热率提升、封装技术、热循环稳定性提升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将为通信基站节能和PCM 储热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风光波动电源下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发展与应用

摘要:发展具有波动性负荷跟随能力的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耦合电解水制氢、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有效途径。本文梳理了风电耦合制氢、光伏发电耦合制氢等可再生电力制氢场景,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性;从风光波动电源对电解池影响显著、风光波动电源加速电解池部件衰减、风光波动电源模拟方式三方面,详细阐述了PEM电解水制氢的基本特性以及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PEM电解槽技术研发、PEM电解槽制氢技术发展方向。在把握风光耦合制氢现状及经济性、明晰风光波动电源电解水制氢产业应用态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研究高效电解池的基础科学问题和核心部件、进一步降低制氢成本、开展风光耦合制氢优化布局和制度保障研究等发展建议,以期促进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