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储能钠电池的研究进展
王进芝1,韩晓蕾1,许超锋1,赵井文1, 2,唐越3,崔光磊1, 2 (1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2山东能源研究院;3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摘要:规模储能是碳中和多能互补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一环,是连接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的桥梁,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其中先进的二次电池是关键的核心技术。由于兼顾高功率密度、资源丰富等优势,基于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钠电池(OSSBs),尤其是以液态金属钠为负极的体系,已成为最有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的规模储能技术之一。但是,目前的OSSBs在长循环稳定性、安全性和成本方面仍存在不足,阻碍其实际广泛应用。重要的是,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OSSBs中表界面电化学行为的有效调控及对储能性能的提升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OSSBs的研究进展,主要针对钠-硫电池和钠-金属氯化物电池等在内的典型体系,从OSSBs成本控制、运行温度降低以及应用可靠性优化等几个关键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的发展,进而提出了对储能钠电池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大规模储能;高温钠电池;钠硫电池;钠-金属氯化物电池;Zebra电池
目录介绍
1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
1.1 β/β"-Al2O3
1.2 NA-SICON
2 钠-硫(Na-S)电池
3 钠-金属氯化物电池
3.1 限制正极颗粒的生长
3.2 降低电池正极成本
3.2.1 氯化亚铁正极
3.2.2 氯化锌正极
3.3 降低电池运行温度
4 结语
©软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文件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