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锰酸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张凯,徐友龙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陕西省先进储能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
摘要: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凭借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价格低廉、绿色可持续发展、安全稳定、集成效率高、快速充电性能优异、低温性能好等一系列优势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当前最好且最有发展前景的互补品,也是未来发展大规模电化学储能最具前景的系统之一。然而阻碍钠离子电池发展的因素是正极材料体系结构易发生相变、放电比容量不够高、循环性能不够好等问题。目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中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表现出更多样的结构种类、更优的结构稳定性、更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和其他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文针对锰酸钠正极材料微观以及宏观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着重对不同钠含量的锰酸钠材料通过三种不同位点(钠位、锰位和氧位)掺杂以及包覆的手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详细展示并论述了不同元素不同位点掺杂以及不同包覆手段所带来的增益效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微观宏观结构的进一步提升,拓展多元素多位点掺杂种类、掺杂比例、搭配类型和包覆材料种类等,提升包覆技术,并不断加强钠离子电池电解液、负极材料等配件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钠;不同位点掺杂;包覆
目录介绍
1 不同钠含量的锰酸钠正极材料微观和宏观结构
1.1 NaxMnO2(x≤0.5)
1.1.1 锰酸钠隧道型微观结构
1.1.2 锰酸钠隧道型材料的宏观结构
1.2 NaxMnO2(x>0.5)
1.2.1 锰酸钠层状微观结构
1.2.2 锰酸钠层状材料的宏观结构
1.3 NaxMnO2混合相结构
2 锰酸钠正极材料不同位点元素掺杂改性
2.1 NaxMnO2(x≤0.5)及元素掺杂
2.2 NaxMnO2(x>0.5)及元素掺杂
2.2.1 NaxMnO2(x>0.5)
2.2.2 钠位掺杂的(NaxAi)MnO2(x>0.5)
2.2.3 锰位掺杂的Nax(MnyMj)O2
(1)单元素掺杂
(2)双元素掺杂
(3)多元素掺杂
2.2.4 钠位锰位掺杂的(NaxAi)(MnyMj)O2
2.2.5 锰位氧位掺杂的Nax(MnyMj) (O2-knMk)
3 包覆
4 总结与展望
©软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文件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