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低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张广相1,马驰1,付传凯1,2,刘子维1,霍华1,2,马玉林1,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 2.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钠离子电池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及环境友好等优势,在低速电动汽车、大型储能系统等领域备受关注。电解质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在正负极间传输离子的作用,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倍率、安全性及自放电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低温环境下,由于离子电导率下降、电解质与正负极兼容性变差、去溶剂化能升高、电极/电解质界面性质变差等问题,使得钠离子电池难以发挥理想的性能。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低温电解质的钠离子溶剂化结构及电极/电解质界面的新认识,并对基于氢键网络破坏、弱溶剂化、快速反应动力学及阴离子干预的低温电解质设计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提出深入理解电解质的钠离子溶剂化结构、电极/ 电解质界面性质与电解质低温性能之间的关系是未来从电解质角度提升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关键。
关键词:钠离子电池;电解质;低温;电极/ 电解质界面;溶剂化结构

目录介绍

1 引言

2 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及电解质低温性能的限制问题

3 钠离子电池低温电解质研究现状

3.1 基于破坏氢键网络方法的低温电解质设计策略

3.2 基于弱溶剂化方法的低温电解质设计策略

3.3 基于快速反应动力学的低温电解质设计策略

3.4 基于阴离子干预的低温电解质设计策略

3.5 其他

4 总结与展望

 

点赞(1) 关注

立即下载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3.98 元后才可以下载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