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蛋壳”结构纳米电极材料设计及在锂/钠离子/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李芳远1,李俊豪1,吴钰洁1,石凯祥1,刘全兵1,彭翃杰2 (1.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 2.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蛋黄蛋壳”结构纳米材料,具有易于调控的“蛋黄”、“蛋壳”和“空腔”结构,可视作“纳米反应器”,在催化、储能等领域表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尤其在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换方面,该结构纳米电极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核壳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可缓解电极的体积变化,提供快速的离子/电子输运通道,强化中间产物的吸附和提升转换反应效率等,能显著提高电极稳定性、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是一类较为理想的电极材料。本文针对“蛋黄蛋壳”结构纳米电极在锂/ 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新兴二次电池领域的实际应用,总结了具有该结构纳米电极的设计与合成策略,包括:模板法、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电化学置换、克肯达尔效应等,评述了各种策略的优缺点以及电极材料的应用进展,最后对该类材料在锂/钠体系及锂硫电池二次电池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蛋黄蛋壳结构制备;纳米电极
目录介绍
1 引言
2 模板方法
2.1 SiO2硬模板法制备YS结构
2.2 金属氧化物硬模板法制备YS结构
2.3 碳硬模板法制备YS结构
2.4 利用软模板来合成YS结构
3 自模板法
3.1 奥斯特瓦尔德熟化制备YS结构
3.2 电化学置换制备YS结构
3.3 克肯达尔效应制备蛋黄蛋壳结构
4 YS结构在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4.1 YS结构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4.2 YS结构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4.3 YS结构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5 结论与展望
©软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文件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