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双碳”目标流程的离子膜电渗析:机遇与挑战
王皝莹,闫军营,蒋晨啸,陈秉伦,汪耀明,徐铜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
摘要:逐渐加剧的温室效应以及高盐废水的大量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要求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这对实现碳减排具有积极指导作用。而选择对高盐废水进行资源化回收的方式以及开发高效的碳捕捉技术有利于增强碳减排过程。离子膜电渗析因其独特的分离特性可实现对高盐废水的浓缩淡化、分离回用。为了降低温室效应,可采用淡化回收高盐废水和高效捕捉CO2相结合的方式降低CO2浓度,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以及对废水的零排放。本工作综述了以离子膜电渗析为基础的传统电渗析、双极膜电渗析、反向电渗析、置换电渗析、选择性电渗析和冲击电渗析等六种电渗析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他们在碳捕捉转化和废水资源化方面的应用进展。展望了新型离子膜电渗析在处理高盐废水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新型离子膜电渗析技术在降低碳排放方面的限制与挑战,最后为新型电渗析技术实现低碳排放提供新思路。要点:(1) 提出具有独特分离特性的离子膜技术有助于响应“双碳”政策。(2) 主要介绍以离子膜为基础的六种电渗析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进展。(3) 展望新型电渗析技术处理高盐废水和实现碳减排的应用前景。(4) 指出新型电渗析技术在实现碳排放方面的限制和挑战
关键词:离子膜;电渗析;CO2;高盐废水;碳达峰;碳中和
目录介绍
1 前言
2 离子膜电渗析技术及其应用
2.1 电渗析技术(ED)
2.2 双极膜电渗析(BMED)
2.3 反向电渗析(RED)
2.4 置换电渗析(EDM)
2.5 选择性电渗析(SED)
2.6 冲击电渗析(Shock ED)
3 结语与展望
3.1 离子膜电渗析技术的挑战
3.2 离子膜电渗析技术的机遇
©软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文件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