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锂离子电容器研究进展

徐艺,李晨,任祥,张熊,王凯,孙现,马衍伟
摘要:锂离子电容器(LIC)采用了双电层电容器(EDLC)正极和锂离子电池(LIB) 负极,因而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优势. LIC在储能过程中正极表面发生电荷的可逆吸脱附,负极体相中存在Li+的反复嵌入/脱嵌,在低温环境下由于电解液的黏度、电导率等物化性质发生很大改变,严重影响了LIC中离子的正常运输和电荷转移,导致无法在低温工况下正常运转,限制了其全天候、宽温域的应用.因此改善LIC的低温性能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众多研究表明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决定LIC低温电荷存储的过程,是解决低温环境下LIC 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低的关键环节.本文从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LIC低温性能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现阶段低温碳基材料的化学改性、表面修饰、离子嵌入以及新型电极材料的研发,并从电解液的锂盐、溶剂、添加剂三部分出发,介绍了低温工况下电解液各组成部分对LIC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改进工艺进行了分类与总结,重点讨论了新型低温添加剂在LIC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新一代低温电解液的研究进展并对具有宽温度工况的下一代LIC提供了初步展望.
关键词:储能器件;锂离子电容器;电极材料;电解液;低温性能

目录介绍

1 低温电极材料

2 电解液

2.1 低温电解液储能机制

2.2 低温电解液的溶质

2.3 低温电解液溶剂体系

2.4 电解液添加剂

3 下一代低温电解液

4 总结与展望

 

点赞(1) 关注

立即下载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3.98 元后才可以下载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