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掺杂炭材料在钠离子电池负极中的研究进展
谢金明1,庄容1,杜宇轩1,裴永伟1,谭德明2,徐飞1 (1.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2.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钠离子电池因资源丰富及成本低等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备受关注。炭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实用化进程中的关键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低嵌钠平台、易调控且稳定性好等特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掺杂原子可改善炭材料的微观与电子结构,是提升储钠性能的有效途径。常见的杂原子包括N、S、O、P、B 等,其中硫原子因其较大的半径能显著扩大层间距、增加缺陷与活性位点,被广泛用于炭负极材料的掺杂改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硫掺杂炭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在钠离子电池负极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硫掺杂对碳结构的调控机理与改善电池性能的作用机制,最后针对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推动硫掺杂炭负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实用化进程。
关键词:硫掺杂;炭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储钠机理;制备策略
目录介绍
1 前言
2 硫掺杂炭储钠机理
2.1 炭负极材料储钠机制简介
2.2 硫掺杂炭负极储钠机理
3 硫掺杂炭的制备策略与储钠性能
3.1 制备策略
3.2 硫掺杂炭负极的储钠性能
3.2.1 扩大层间距,提升比容量
3.2.2 引入缺陷和活性位点,提升比容量
3.2.3 引入缺陷与扩大层间距,协同提升比容量
3.2.4 硫掺杂炭对ICE 的影响
3.2.5 硫掺杂炭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4 结论
©软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文件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