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钻探领域技术新发展看对超硬材料的新要求

摘要:主要介绍石油、地质等行业的钻探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钻探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这些进展也对超硬材料领域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超硬材料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和思路。指出超硬材料今后发展不能只从超硬材料自身的角度去研究,而应从更广阔的领域找到自身发展的动力。

电化学析氢镍基合金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氢气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可再生能源,不仅能有效缓解能源危机问题,而且还可以保护环境。研究发现过渡金属镍在碱性溶液中具有较高的析氢活性。由于邻近杂原子具有改变镍原子表面吸附能/解吸能的能力,还可为某些中间体提供吸附/解吸中心,因此镍基合金的形成更有利于促进镍的电化学析氢反应。在此,综述了近年来二元及多元镍基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探讨了材料结构与电催化析氢性能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催化析氢镍基合金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锂离子电池用超薄电解铜箔一体机生产技术及防氧化工艺

摘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用超薄电解铜箔的一体机生产技术,研究了防氧化液中防氧化剂A 和苯并三氮唑的含量对电解铜箔防氧化性能的影响。该技术工艺简单,能提高铜箔成品率,不产生废水,能降低生产成本。当防氧化液中防氧化剂A和苯并三氮唑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1)g/L和(4±1)g/L 时,能够保证所得6~9μm厚的电解铜箔在常温和高温下都具有合格的抗氧化性能。

超高强铝合金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摘要:超高强铝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合金的极限强度已从第四代铝合金的600MPa 级,逐步发展到650~700MPa级、750MPa级,甚至800 MPa 级及以上第五代铝合金。本文首先对超高强铝合金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概述;随后,从成分设计与优化、熔铸与均匀化技术、热变形技术、热处理技术、计算机辅助模拟计算共五个方面对近些年的研究进展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最后,结合未来装备的发展需求和国内的技术现状,指出“深入研究基础理论,解决综合性能匹配等问题以及在特定应用场景下专用材料的推广应用”是超高强铝合金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方向。

镁合金表面自愈性化学转化膜的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镁合金表面具有自愈性的钒酸盐转化膜、锡酸盐转化膜、稀土转化膜、植酸转化膜和石墨烯转化膜的制备和性能特点,对现阶段镁合金表面无铬自愈性化学转化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挑战及其对策

摘要:铜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被普遍应用于各工业领域。但铜的力学性能相对较差,而限制铜的更进一步应用。如何在提高铜的力学性能的同时维持铜优异的电学和热学性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由于石墨烯凸显的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能,以及二维片层结构,因而成为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理想增强体。但研究者们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制备的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的性能增强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因为石墨烯在铜基体中易于团聚、铜与石墨烯的润湿性比较差及其制备过程中造成石墨烯的结构受损。随着近几年来研究者的不断探索,一些新的解决方法不断出现。主要综述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可能的发展新趋势。

镁合金表面激光熔覆研究现状

摘要: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的镁合金,其较差的耐磨蚀性和低硬度限制了在工业中更为广阔的应用。激光熔覆涂层因具有稀释度小、组织致密、涂层与基体结合好等优点,可显著提高镁合金表面硬度和耐磨蚀性,获得密切关注,然而此方面缺乏系统的综述研究。以镁合金涂层材料的设计原则为出发点,首次从二元合金涂层、复合性增强涂层、非晶态合金涂层、高熵合金涂层、功能梯度涂层以及医用材料涂层6 个方面,综述镁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涂层材料设计体系,并分析每种涂层材料体系的性能特点。对镁合金在激光熔覆领域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提出未来应结合超声振动技术、电磁搅拌技术、高频微锻造技术和等离子喷涂技术等辅助技术,协同高通量材料计算模拟,开发用于镁合金激光熔覆的新型高性能合金,为镁合金表面激光熔覆的涂层设计提供参考。

镁合金超疏水涂层研究进展

摘要: 在镁合金基体上构建超疏水涂层可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介绍了镁合金超疏水涂层的研究进展、超疏水涂层的定义及其疏水原理,归纳了在镁合金基体上制备超疏水涂层的主要方法,对刻蚀法、喷涂法、水热合成法、溶液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溶液-凝胶法等方法进行了重点论述,讨论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目前超疏水涂层制备及应用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镁合金超疏水涂层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镁合金超疏水涂层未来研究及发展趋势是构建双层以及多层粗糙结构的表面,达到提高超疏水涂层的机械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的目的。

铝型材挤压生产新技术与装备

摘要:文章介绍了几种新型挤压机,以及近年来国内采用的新型挤压润滑系统、等温挤压、CAE系统应用、封闭式模具碱洗系统、感应式模具加热炉等新技术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