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对喷水推进器内部流场的影响

摘要:[目的]为探究水深对喷水推进器内部流场的影响,[方法]以WJPLAB-2018 型喷水推进泵为例,对其敞水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基于建立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浅水工况下喷水推进器的水动力特性、进水流道内的流动细节和叶片的压力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水深的减小,进水流道内的流动分离现象增强,诱导出的涡旋尺度增大,从而对进流质量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极浅水工况下,连续涡旋的存在会显著加剧流道出口流体流动的不均匀性,导致叶片所受压力下降且分布不均,进而影响推进泵的推进效率和内流稳定性。[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浅水海域喷水推进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参考。

极地海洋环境下复合材料的失效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在极地海洋环境中,材料会受到碎冰、冰层的磨损冲击及海水的腐蚀作用,低温潮湿环境会恶化材料力学性能,强紫外线会加速材料层合板树脂基体老化,这些都将导致材料性能降低进而发生失效。本文介绍开发极地航道所面临的问题,分别阐述极地温度、极地海洋大气及海水成分、海冰运动等环境条件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影响;结合极地海洋环境服役的复合材料发展趋势,对未来该服役材料的失效研究工作进行展望。分析认为:目前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极寒温度、紫外线照射、极地海水、海冰运动 4方面环境条件下的复合材料老化机制,但系统性不足,缺乏针对极地海洋环境特点的多因素耦合模拟加速老化试验的设计,且极寒环境下对复合材料损伤的定量分析不足。进一步探寻极地海洋环境下复合材料的失效机制,对避免极地航行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有着重要意义。

船用闭环控制SCR系统NOx传感器的应用

摘要:[目的]为实现闭环控制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出口氮氧化物(NOx)体积分数的精确测量,开展了对船用SCR 脱硝系统中的NOx 体积分数检测传感器的应用研究。[方法]系统介绍现有各类型氮氧化物检测技术及其原理,综合分析其在船舶SCR 系统中的适用性,通过台架试验方法,以大陆电子(Continental)品牌5WK9 型电化学型NOx 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在7L32 型发动机试验台架上进行实际的应用测试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电缆长度和测试取样点位置对NOx 传感器测试精度具有显著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结论]基于现有NOx 传感器难以满足现行国际船级社协会MPC112 文件对NOx 传感器精度要求的现状,提出裕量折算法和偏差折算法2 种算法,在满足发动机排放限值前提下,将NOx 传感器精度与发动机特征参数相结合,为后续法规的更新升级提供新的思路。

冷喷涂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舰船领域的应用

摘要:冷喷涂作为一种低温固态成型技术,具有基材热影响小、粉末材料不易氧化、沉积效率高等特点,可用于金属防护涂层制备、零部件修复和增材制造。首先从冷喷涂系统、喷涂材料、喷涂工艺3个方面介绍了冷喷涂技术的特点; 其次总结了近年来冷喷涂技术在粉末材料设计、涂层结合机理、组织结构与性能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详述了冷喷涂技术在国外海军舰船领域的应用情况; 最后,简述了冷喷涂技术在我国海军舰船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提高我国海军舰船装备腐蚀防护及维修保障能力。

小型无人船关键技术在南极近岸海底地形调查中的应用

摘要:南极大陆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典型区域,也是开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挖掘南极科考潜力对提升我国在南极领域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南极近岸海域是全球海洋调查的重点关注区域,现场实测数据可以为合理开发利用南极资源提供数据支撑,但受其高海拔、低温、强风等极端条件影响,南极近岸海域数据资料极度匮乏。随着无人船应用领域逐渐拓宽,这一困境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解决。本文主要围绕南极近岸海域作业环境的特殊性,聚焦小型无人船关键技术,分别从船体设计与续航保障、高精度定位、自主避障、通信控制四个主要方面对南极近岸海域场景下小型无人船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旨在完善一套能够适应极区环境作业的无人船系统模式,为未来无人智能设备在南极现场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舰船用钛合金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钛合金因其出色的综合性能在船舶、汽车、航空及医疗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钛合金铸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是舰船制造的理想材料。但钛合金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成本高、冶炼难度大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船舶上的应用和发展。综述了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电子束冷床炉熔炼、等离子冷床炉熔炼、粉末冶金及增材制造5种制备钛合金产品技术的工艺原理、产品特点及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对各种工艺的数值模拟成果做出总结,并对未来中国钛合金体系做出展望,以期对钛合金产品制备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采用混合结构叶片的双叶轮漂浮式风力机气动特性

摘要:[目的]为实现漂浮式风力机“降本增效”,提出一种新型双叶轮漂浮式风力机,即采用混合结构叶片的双叶轮漂浮式风力机。[方法]基于自由涡尾迹方法研究其在平台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气动特性。[结果]结果表明,无论平台静止还是运动,采用混合结构叶片的双叶轮漂浮式风力机在2种不同叶轮布置形式下的总功率均较传统单叶轮具有一定优势,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力机叶片的成本。其中,混合结构主叶轮上风向布置配合常规副叶轮下风向布置为最优方案。[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海上风电的降本增效提供一定参考。

船舶智能救援救助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目的] 随着航运业的蓬勃发展,船舶事故风险相应增加,船舶救援救助能力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为对船舶智能救援救助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推动船舶救援救助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从而更好地保障海上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全面梳理智能化技术在船舶救援救助领域的应用,分析其国内外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结果] 总结船舶智能救援救助技术的应用场景,提出船舶智能救援救助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法规、标准和研发投入等方面的挑战,[结论] 为船舶智能救援救助的发展提出多方面的展望。

数据驱动的船厂基础设施数字运维平台建设与应用

摘要:[目的]为提升船舶企业基础设施数字化运维服务的能力,[方法]依托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几百家船厂核心设计监测数据资产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基础,采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机理结合的研究方法,将船厂基础设施数据、设备物理机理、绿色环保评估转化为数学算法模型,建设以工业数据采集与边缘计算、工业数据中台、平台创新应用为技术架构的船舶工业基础设施数字资产运维平台,形成以“领域知识+工业数据+模型算法”为核心的船厂基础设施运维服务新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某船舶企业平台应用案例,针对平台已建的气体泄漏计算与分析工业应用(App)进行试验数据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实测数据与平台模型算法分析结果基本吻合(R2>0.9),平台得到了有效验证。[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船厂基础设施运维平台在实际工程运维场景中具备应用价值,对船厂绿色节能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数据驱动的船体大部件关键尺寸偏差分析预测

摘要:针对船体大部件建造过程中数据分析效率低、精度管控依赖工程经验的现状,研究一种数据驱动的关键尺寸偏差分析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建造过程中的关键尺寸偏差数据进行分析,利用I-MR控制图判断工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采用高斯过程回归构建关键尺寸偏差预测模型。以双层底分段建造过程为例,通过I-MR控制图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波动,并验证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的有效性。因此,所提出的船体大部件关键尺寸偏差分析与预测方法,可为现场开展定量化的精度管理工作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