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用36公斤级低温钢的研制

摘 要:介绍了华菱湘钢对超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用 36公斤级低温钢板的研制。结果表明,采用超低碳、Al-Nb-Ti多元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加控轧控冷工艺研制的高强度 LT-FH36船用低温钢板, 其金相组织以细晶粒铁素体和细小的贝氏体为主,屈服强度在 430 MPa 以上,抗拉强度在520 MPa 以上,屈强比 小于 0.87,伸长率大于 25%, -60 ℃以下低温冲击吸收功均在 200 J 以上, 能够很好的满足超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用低温钢板的使用需求。

船体表面海生物水下清洗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进展

摘要:目前,船体海生物清洗多采用人工清洗,随着国内船舶维护保养需求的增加以及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利用清洗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成为必然趋势。清洗技术、表面吸附方式、爬壁行走及驱动装置、感知技术和路径规划是船体海生物清洗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其性能决定机器人清洗的效率及质量。文章概述了船体海生物清洗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船体海生物清洗机器人表面适应性与清洗完成度低、灵活性差、环境污染和成本高等问题,指出今后船体海生物清洗机器人的发展策略。

海洋核动力装备国内外发展现况与前景展望

摘要:海洋核动力装备是解决深远海资源开发中持久动力能源供给、海洋领域“碳减排”等问题的重要支撑。我国作为核电大国、海洋大国,虽然在核工业和海洋装备产业领域具有较好的优势基础,但在民用海洋核动力装备领域尚未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本文基于对国内外海洋核动力装备发展实践研究,总结了海洋核动力装备的优势特性和技术策源,分析了未来海洋核动力装备发展的应用场景和主要趋势,厘清了我国发展海洋核动力装备的战略需求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研究认为海洋核动力装备总体呈现由军用向民用拓展、由陆地向海洋拓展的发展趋势,技术策源以紧凑型和一体化压水堆为主,装备类型近期将聚焦于海上浮动核电站和核动力破冰船。研究建议,通过顶层规划明确我国海洋核动力装备发展的重点应用场景,通过建立示范工程形成与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法规标准和监管制度等措施,突破海洋堆系统建造和核动力平台总装建造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推动海洋核动力装备高质量发展。

高性能先进舰船用合金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摘要  船体结构、冷却器、管路和螺旋桨是战舰、潜艇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了合金材料在国内外高性能知名舰船关键部位中的使用情况,指出美国依托高纯净冶金和控冷控轧技术的 HSLA 微合金高强钢代表了当前舰艇壳体和甲板用钢的最高水平,多数国家的舰船结构用钢仍然以 HY-80和 HY-100钢为主。此外,俄罗斯的舰船用钛和德国的高强低磁钢的应用水平居国际领先,而美国和俄罗斯在铝合金舰船结构的应用技术上较其他国家更为先进。当前用量最大的舰船冷凝管用合金是铁白铜,而钛不仅更加适于建造舰艇冷凝器,还是制造管路和螺旋桨的优秀材料。轻质、高强和低成本是当今各类舰船选材的重要依据。

船体结构优化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船舶在设计阶段进行结构优化,能在保证结构性能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获得轻量化、高强度、抗爆、减振等一系列优势,为船舶安全可靠、性能提升,乃至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提供助力。结合近年最新研究成果,阐述结构优化技术在军船、民船典型构件上的应用情况,明确优化技术的适用场景,重点分析大型、复杂船体结构的优化方法。从经典优化方法、智能优化算法、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方法等3 个方面阐述船舶结构优化技术的发展,总结各种优化算法的优点及不足,指出改进代理模型未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可为船体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力学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开发现状与趋势

摘 要: 为了给超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从性能要求、强韧化机制和焊接性几个方面综述了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特征,结合国内外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开发现状,阐述了强化机制的调整是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总体的发展趋势,其中以析出强化的增加为主要特点. 通过分析各种析出强化粒子的引入在高强钢中的作用特点,认为综合考虑析出粒子的引入带来的细晶优化效果、组织转变优化效果与析出强化效果对韧性的影响是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开发的技术难点之一,同时保持良好的焊接性是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开发的另一技术难点.中图分类号: TG1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299( 2015) 04-0007-10

舰船用钛合金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钛合金因其出色的综合性能在船舶、汽车、航空及医疗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钛合金铸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是舰船制造的理想材料。但钛合金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成本高、冶炼难度大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船舶上的应用和发展。综述了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电子束冷床炉熔炼、等离子冷床炉熔炼、粉末冶金及增材制造5种制备钛合金产品技术的工艺原理、产品特点及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对各种工艺的数值模拟成果做出总结,并对未来中国钛合金体系做出展望,以期对钛合金产品制备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我国深海装备技术发展研究

摘要:深海装备是深海安全保障、深海资源开发、深海科学研究的“脊梁骨”,成为全球海洋装备竞争焦点。着眼我国深海装备与技术未来发展布局,梳理主要海洋国家深海装备相关发展战略规划,分析当前深海装备研究热点,围绕深海探测作业通用装备、深海资源开发装备、深海安全保障装备、深海科学研究装备等4 个领域总结世界深海装备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包括推动深海探测作业通用装备谱系化研发、加快深海资源开发装备研制、加强深海安全保障装备研发、夯实深海科学研究装备研发应用等4 个方面11 项重点任务方向,并提出顶层设计、资金投入、协同发展、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深海装备发展布局提供参考。

船用碳钢大气腐蚀行为的研究进展

摘要:大气腐蚀是船用碳钢最常见的腐蚀形式之一,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威胁舰船安全。因此,对船用碳钢大气腐蚀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船用碳钢在远洋(Cl-) 、酸性(SO2) 和沿海(Cl-、SO2) 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本文基于Q235钢梳理了船用碳钢的大气腐蚀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碳钢在三种大气环境下的腐蚀特点、锈层形貌和腐蚀产物; 同时,系统性归纳总结了大气腐蚀的试验方法和分析方法;最后,对涂层防护机理和失效问题进行了综述,为舰船在典型地区大气腐蚀行为的预测和防腐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LNG 船用因瓦合金冷轧带材的开发

【摘要】因瓦合金带材是制造LNG船货舱围护系统的关键材料,要求具有高的纯净度、良好的低温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和板形膨胀性能等。宝钢开发了生产LNG船用因瓦合金带材的特殊制造工艺,包括冶炼和连铸,板坯加热和连轧等,在全球范围率先成功试制出了厚0. 5~3.0mm、宽1000mm 以上、单卷质量近20t的LNG 船用因瓦合金冷轧带材。检测结果表明: 带材的成分偏析小,镍含量波动幅度在2%以内,纯净度高,夹杂物含量低于进口带材,组织均匀,力学性能、膨胀性能和焊接性能等均满足LNG 船货舱围护系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