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镀锌卷表面细微缺陷检测方法

摘要:[目的]一般冷轧镀锌卷表面细微缺陷检测模型难以兼顾高精度和低复杂度。[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钢缺陷数据集(SDD)和 YOLO(即 you only look once)算法的细微缺陷检测模型。该模型通过 3 个关键创新来解决上述问题:在特征提取阶段仅对未被遮挡的有效像素进行运算,在特征表达阶段采用高频低尺度直连技术和 Harr小波变换,在缺陷回归预测阶段使用可变形卷积学习共享卷积核偏置参数。[结果]在自建的 SDD上,该模型达到 94.9%的检测精度和 103 FPS(帧率)的推理速度,模型大小仅13.8 M。[结论]本文为镀锌卷表面细微缺陷检测提供了高效的轻量级解决方案。

钢轧制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变形研究进展

摘要:针对轧制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变形的研究方法、表征参数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冷轧过程中弹性模量小的夹杂物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热轧过程中黏度小的夹杂物更利于变形,轧制温度在钢基体、夹杂物的流动应力曲线交点温度左右的温度区间内有较大的影响。还分析了夹杂物尺寸、轧制压下量等因素对夹杂物变形的影响。不同种类夹杂物的物性参数与变形能力之间的定量研究将会成为将来的研究重点。

机器学习在金属微观组织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机器学习在金属微观组织图像分析中的应用,梳理了微观结构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方法、大模型在微观组织图像分割中的应用并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举例说明。其中,深度学习方法可以自动提取高维度特征,快速地对批量图像进行准确分割,但存在数据依赖性强,通用性差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大模型的出现为其缺乏泛化能力和过分依赖数据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向。通过分析大模型在金属微观组织图像分割的应用,指明了大模型在金属材料领域的丰富前景,并探讨了未来大模型的主要发展方向。

激光喷丸处理对铁基熔覆层的组织演变和磨损性能的影响

摘要:为改善传统激光熔覆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气孔、微裂纹、残余应力等质量问题,提高熔覆层的力学性能,采用激光喷丸(Laserpeening,LP)后处理铁基熔覆层,对比分析激光喷丸处理前后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和磨损性能机理。结果发现,经LP处理后,熔覆层中没有发生相变,(110)晶面衍射峰产生了宽化效应,细化了表层的晶粒,改变了表面复杂的残余应力场,获得了均匀分布的残余压应力,显微硬度为激光喷丸处理前的1.3倍,摩擦系数相较于激光喷丸处理前降低了25%,有效的增强了熔覆层的磨损性能。

氢冶金场景下规模化固态氢储运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摘要:钢铁行业的氢冶金是未来氢能规模化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炼铁炉利用氢气作为还原剂,替代传统的碳基还原过程,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氢冶金过程中,建立高效可靠的氢储运产业链是成败的关键。简述了氢冶金背景和国内外氢气储存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对各种储存技术进行了简明分析。结合氢冶金工厂的特点,提出“气固相分离式固态氢储运技术”的方案,理论上可实现经济、安全、长距离、面向工业应用的大规模氢储运。未来可通过工程化手段实现大宗含氢物料的制备和存储运输,并与冶金或化工工厂的原料工艺流程实现有效衔接,对上游合金资源产业和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也有重要推动作用。

基于机器学习的耐蚀低合金钢跨尺度数据挖掘研究

摘要: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以户外积累的环境腐蚀大数据及实验室加速试验获取的微观组织结构的腐蚀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训练学习,获取环境因素中引起低合金结构钢腐蚀的关键因素,并从合金成分出发,分析合金元素对耐蚀性影响的权重因子;同时,结合材料微观结构数据,分析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差异对耐蚀性影响的原因。基于以上学习训练模型,建立合金成分及组织结构预测低合金钢腐蚀规律的试验方法。

主缆缠绕用精密热镀锌异形钢丝研制

摘要: 为提高大桥主缆防腐效果,开发研制了S形精密热镀锌钢丝。选用可加工性强的低碳钢盘条,对酸洗、开坯、连续冷轧、热镀、精整等工序进行优化,完成产品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控制。试验结果满足预期的性能指标要求: S形热镀锌钢丝抗拉强度650~700MPa,扭转20次以上,弯曲8~12次,锌层面质量300~330g /m2 ,缠绕试验8圈不断,钢丝表面锌镀层平整光滑,缠丝应用良好。

高Cr马氏体耐热钢的协同强化机制及形变热处理应用

摘要: 高Cr (9%~12%,质量分数)马氏体耐热钢因其较高的热导率、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以及优异的高温蠕变强度等优点而被认为是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设备升级改造的主选材料。然而,服役过程中高Cr 马氏体耐热钢高温蠕变强度的不断弱化严重影响了其安全可靠性。以往提升高Cr 马氏体耐热钢高温蠕变强度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合金成分优化设计来促进沉淀相弥散析出,但单一析出强化效应对蠕变强度的提升效果非常有限。近年来,位错-沉淀相-界面协同强化效应在提升高Cr 马氏体耐热钢高温蠕变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其原理是通过形变热处理引入位错来促进多种沉淀相弥散析出,同时通过控制相变来细化板条组织,增强位错、沉淀相及界面3 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多类蠕变强化效应的协同提升。本文总结了高Cr马氏体耐热钢的协同强化机制及形变热处理组织调控,从高温蠕变强度提升角度回顾了合金成分的优化历程,阐述了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行为及高温组织退化机理,对比分析了单一析出强化效应及形变热处理后位错-沉淀相-界面协同强化效应对其高温蠕变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基于焊接接头蠕变失效行为探索了形变热处理对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调控机制,以期为高Cr马氏体耐热钢及其他火电机组用沉淀型强化耐热钢的材料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汽车雨刮器用钢片热处理研究

摘要:对雨刮器用65Mn,钢片油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介绍了65Mn钢化学成分以及对雨刮器用钢片的技术要求,给出雨刮器用65Mn扁钢丝工艺流程。通过试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奥氏体化温度840℃,回火温度450℃,获得的产品硬度为51.2HRC,平整度(L=500mm)不大于0.1mm,产品表面氧化均匀,性能符合客户要求。

在AI大航海时代来临之际 探索冶金行业的“AI新大陆”

摘要:自2020年全球多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以来,人工智能(AI)领域也在近两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以ChatGPT、DeepSeek等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标志着我们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危机的时代,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