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是保证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整车耐久性和可靠性。本文从动力电池安全概念、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3 方面进行综述,将动力电池安全研究关键技术归纳为热失控的机理与控制措施和防护结构分别展开阐述,并对比剖析现有关键技术的成就及不足; 针对当前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电池安全管理发展趋势———从机理分析到系统优化设计,从被动安全防护到主动风险预测。

多股螺旋弹簧应用及研究现状

摘要:多股簧是由钢索(通常由3~14股、1~3层、0.4~3mm的碳素弹簧钢丝缠绕而成)卷制而成的圆柱螺旋弹簧。与单股弹簧相比,多股簧具有更好的强度及独特的吸振、减振效果,因而可广泛应用于振动设备、高精度台面和要求很平稳的运输车辆等,以取代传统的单股弹簧和橡胶弹簧。本文综述了多股簧特性、用途及研究现状,介绍了本课题组开发的多股簧数控加工机床,解决了多股簧加工过程中的张力精确控制、回弹等难题,为将多股簧应用在汽车及摩托车减振器上提供了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

纯电动乘用车电池包布置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不同类型电芯及其典型成组方式的介绍,几种纯电动乘用车平台电池包的布置方式的阐述,详细介绍某款纯电动乘用车电池包的布置,从总布置的角度分析其对电池包设计的影响,提出合理的选择电芯的方法,提出几点思考,为后期车型开发提供参考。

汽车车身铝合金连接技术综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自冲钱铆接、无铆钉铆接、摩擦塞铆焊、热融旋转攻丝铆接、铝电阻点焊、冷金属过渡焊接、激光焊等7种铝合金的先进的连接技术。

变形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及挑战

摘要:通过节能减排战略提出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优势及应用方向,并提出汽车铝合金轻量化所面临的材料积累不足、连接技术、涂装性能及冲压工艺技术挑战,为铝合金在未来汽车轻量化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汽车EVI技术进展

摘要:阐述了EVI的概念、目的及意义,综述了热成形钢、淬火分配(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钢及DH 钢冷成形钢、和新能源汽车专用的高强度钢硅钢新材料方面的进展,以及可实现高精度碰撞模拟的材料断裂卡片和实现剪切边缘冲压模拟的材料成形卡片的开发进展,论述了在新材料开发和精准成形及碰撞模拟的基础上的乘用车车身正向选材,实现EVI的核心目标之一“合适的材料用在合适的地方”。探讨了热成形门环、一体化铝合金下车体、商用车热成形上装及车轮最新制造工艺技术。分析了“双碳”和“抗氢脆”两个共性需求,并提出了低碳排放汽车钢及铝合金零件的实施路径,以及抗氢脆热成形钢和冷成形钢的实现路径。对原材料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当前和未来基于EVI技术和服务方向提出了建议。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路径及开发策略

摘要:整车质量对车辆的续航里程、操稳、制动等整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而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导致整车质量上升,使得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的需求尤为迫切。结合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级别车型的车身系统、底盘系统、三电系统等轻量化技术路径进行了探讨。从轻量化结构设计、轻质材料应用、先进成形工艺方面,论述了轻量化技术发展主要方向。提出了基于不同车型级别和定位,实施合适的轻量化策略,推动轻量化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镁合金座椅骨架设计及性能研究

摘要:为了满足汽车对座椅轻量化的要求,提出一种用镁合金靠背总成及坐盆总成替代原钢结构骨架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中镁合金靠背和坐盆均为一体式结构,可以减少焊接成本和装配时间。为了验证镁合金靠背和坐盆的结构强度,使用Ls-dyna软件对座椅骨架进行了FEA分析,结果表明靠背及坐盆应力未超出镁合金材料许用要求。在保证强度足够的情况下,新设计镁合金座椅靠背比原靠背总成质量减轻44.5%,新设计镁合金座椅坐盆比原坐盆总成质量减轻37.2%,减重效果明显,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国内外重型载货汽车外饰系统关键部件用材趋势研究

摘要:外饰系统是重型载货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装饰、功能、载体和安全四大作用。如何做好外饰系统关键部件的设计选材及合理应用直接影响到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等整车特性指标的达成。通过对国内外重型载货车中的前面罩、保险杠、导流系统、脚踏板等外饰系统关键部件的用材趋势研究,为车身外饰系统设计人员在设计选材及改进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