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及挑战

摘要:通过节能减排战略提出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铝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优势及应用方向,并提出汽车铝合金轻量化所面临的材料积累不足、连接技术、涂装性能及冲压工艺技术挑战,为铝合金在未来汽车轻量化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汽车EVI技术进展

摘要:阐述了EVI的概念、目的及意义,综述了热成形钢、淬火分配(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钢及DH 钢冷成形钢、和新能源汽车专用的高强度钢硅钢新材料方面的进展,以及可实现高精度碰撞模拟的材料断裂卡片和实现剪切边缘冲压模拟的材料成形卡片的开发进展,论述了在新材料开发和精准成形及碰撞模拟的基础上的乘用车车身正向选材,实现EVI的核心目标之一“合适的材料用在合适的地方”。探讨了热成形门环、一体化铝合金下车体、商用车热成形上装及车轮最新制造工艺技术。分析了“双碳”和“抗氢脆”两个共性需求,并提出了低碳排放汽车钢及铝合金零件的实施路径,以及抗氢脆热成形钢和冷成形钢的实现路径。对原材料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当前和未来基于EVI技术和服务方向提出了建议。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路径及开发策略

摘要:整车质量对车辆的续航里程、操稳、制动等整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而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导致整车质量上升,使得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的需求尤为迫切。结合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级别车型的车身系统、底盘系统、三电系统等轻量化技术路径进行了探讨。从轻量化结构设计、轻质材料应用、先进成形工艺方面,论述了轻量化技术发展主要方向。提出了基于不同车型级别和定位,实施合适的轻量化策略,推动轻量化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镁合金座椅骨架设计及性能研究

摘要:为了满足汽车对座椅轻量化的要求,提出一种用镁合金靠背总成及坐盆总成替代原钢结构骨架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中镁合金靠背和坐盆均为一体式结构,可以减少焊接成本和装配时间。为了验证镁合金靠背和坐盆的结构强度,使用Ls-dyna软件对座椅骨架进行了FEA分析,结果表明靠背及坐盆应力未超出镁合金材料许用要求。在保证强度足够的情况下,新设计镁合金座椅靠背比原靠背总成质量减轻44.5%,新设计镁合金座椅坐盆比原坐盆总成质量减轻37.2%,减重效果明显,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国内外重型载货汽车外饰系统关键部件用材趋势研究

摘要:外饰系统是重型载货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装饰、功能、载体和安全四大作用。如何做好外饰系统关键部件的设计选材及合理应用直接影响到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等整车特性指标的达成。通过对国内外重型载货车中的前面罩、保险杠、导流系统、脚踏板等外饰系统关键部件的用材趋势研究,为车身外饰系统设计人员在设计选材及改进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高强度高压油管产品开发

摘要:根据ISO 8535-1:2016新标准对柴油发动机高压油管的新要求,以屈服强度670、770 MPa等高强度等级的高压油管为研究对象。从材料设计、制造工艺、生产检测等全流程控制出发,采用马氏体相变强化、应变强化以及析出强化等复合强化的模式,成功试制出新标准规定的高强度等级的高压油管,产品内表面缺欠等级达到允许的P级的质量要求。并针对性开发了小口径高压油管的超声探头以及信号处理方法。

宝钢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国产化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宝钢近3年在推进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产品国产化工作中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以及宝钢与国内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公司合作推进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国产化工作的成效及思考。先期介入和技术支撑是推进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国产化的重要手段。实现排气系统用不锈钢国产化有利于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基于尺寸工程的辊压窗框分析与优化

摘要: 辊压窗框工艺复杂, 对整车尺寸影响大, 为了尽可能优化提升辊压窗框的尺寸, 降低后期匹配难度, 介绍了辊压窗框常见的产品结构及工艺流程, 通过理论模拟计算以及实际测量数据分析, 指出了辊压窗框的常见缺陷。针对造型设计、产品设计、尺寸设计, 工艺设计以及供应商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尺寸优化方案, 从而降低了成本, 保证了质量, 为辊压窗框的尺寸控制及优化提供了一些思路。

氢燃料电池车储氢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摘要:在氢能产业链中,储氢技术是氢能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各种储氢技术已应用于车载储氢系统。综述了氢燃料电池车储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有机液体储氢和金属氢化物储氢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物理储氢技术具有储氢质量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化学储氢技术在具有高储氢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储氢技术的安全性。为满足氢燃料电池汽车对储氢技术的要求,在达到更清洁、更安全、低成本标准的同时,保持高能量密度储存是储氢技术的关键。

现代商用车发动机发展趋势

摘要: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对发动机技术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也是推动发动机技术革新的重要驱动力。首先分析了欧洲商用车市场的特点,聚焦于牵引车市场动力发展现状,并针对主流市场整机厂的发动机逐一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最终总结了商用车发动机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发动机发展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