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对无取向硅钢的技术挑战
樊立峰1,秦美美1,岳尔斌2,肖丽俊3,何建中4 (1.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 .江苏冶金技术研究院;3.钢铁研究总院;4.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环保与能源问题对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不可再生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国家石油资源消耗,削减车辆运行阶段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障人群健康均有重要意义。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代表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无取向硅钢是汽车驱动电机的核心材料之一。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最大转速由每分钟几千转提高到几万转甚至高达20万转,工作频率由50Hz提高到数百数千赫兹,这就要求材料在高频下必须具有低铁损; 驱动电机启动、加速时要有高的扭矩,即材料必须具有高的磁感应强度; 还要满足驱动电机反复启动和刹车要求,即材料应具有高强度。因此,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硅钢的硬核指标为“高磁感( High magnetic induction)、高频低铁损( High-frequency low-iron loss) 、高强度( High strength)”,简称H3技术。研究表明,普通无取向硅钢铁损值在400 Hz 下较工频下增加20 倍以上,因此普通无取向硅钢难以用于新能源汽车。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H3技术要求,探讨了微细夹杂物、晶粒尺寸、冷轧压下率等参数对无取向硅钢高频磁性能的影响机理及控制策略,阐述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的最新研究进展与生产现状,提出了制造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的关键科学问题。
关键词:组织;织构;微细夹杂物;超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新能源汽车
目录介绍
0 引言
1 新能源汽车对无取向硅钢的技术要求
2 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硅钢典型产品
3 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硅钢核心技术控制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微细夹杂物控制
(2)晶粒尺寸控制
(3)织构控制
4 展望
©软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文件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