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姜庆伟1, 林惠志1, 丁云航1, 邵重阳1, 赵鲸2, 冯晶1 (1.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回顾了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Gr)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提升机制及潜在应用前景。CNT和Gr因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作为铜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相,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和热导率。首先回顾了铜基复合材料的传统制备技术,包括粉末冶金法和机械合金化法,随后介绍了新兴的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电沉积法,这些技术通过直接生长或电化学沉积实现更好的界面结合。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粉末冶金和机械合金化的成本较低但可能引起增强相分布不均,而CVD法虽能制备高质量材料但成本较高且环境影响敏感。进一步分析了CNT和Gr在铜基体中的分散性及界面结合对性能的影响, 强调了良好分散性和强界面结合的重要性。在力学性能方面,CNT和Gr的分散性和界面结合对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起着关键作用,包括载荷转移、晶粒细化和Orowan强化等。此外,讨论了CNT和Gr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在耐腐蚀性、 磨损性能及热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尽管存在挑战,但这些复合材料在电力传输、电子器件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显示出巨大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将集中于微观结构控制、制备工艺创新和多功能复合材料开发,以实现更高性能的工业应用。
关键词:铜基复合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导电性;力学性能;微观结构

目录介绍

1 制备方法

1.1 传统制备方法概述

1.2 新兴的制备方法

1.3 各制备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2 增强相的分散性及微观界面

2.1 增强相的分散性

2.2 界面结合和相互作用

1)酸氧化界面改性法

2)高能球磨法

3)表面功能化法

4)分子水平混合法

2.3 微观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3 力学性能

3.1 CNT的分散性对性能的影响

3.2 Gr对铜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强化机制

1)载荷转移机制

2)晶粒细化

3)Orowan强化

4)热错配强化机制

4 电学和热学性能

4.1 电导率

4.2 热导率

4.3 性能提升机制

4.3.1 电导率提升机制

1)电子隧道效应

2)晶格振动

4.3.2 热导率提升机制

1)晶格振动

2)声子-电子相互作用

5 特殊功能和应用

5.1 耐腐蚀性和磨损性能

5.2 热管理和能量存储应用

5.3 电磁屏蔽和吸波性能

6 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点赞(1) 关注

立即下载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3.98 元后才可以下载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