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钼的结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邓开鑫,刘澄虎,于志庆,黄文斌,魏强,周亚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将碳原子引入钼的晶格中形成碳化钼时,形成的间充结构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加氢反应和制氢反应等领域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可与贵金属铂、钯相媲美。碳化钼化学性质活泼,合成方法和实验条件都密切影响着最终产品的物化性质,任何一种反应原料和实验条件发生微小变化,都可能造成碳化钼的晶相结构、晶粒大小、比表面积等产生较大变化,从而改变材料的催化性质。本文对几种典型碳化钼的晶相类型及空间结构分别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影响碳化钼结构的电子性质和几何因素,系统总结了碳化钼的合成策略并指出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劣势。以程序升温还原法为例,分析了碳化钼的生长机理,并从碳化终温、升温速率、碳源浓度三方面着重讨论了制备条件对材料的影响。然后总结了碳化钼在加氢反应、制氢反应、传感器及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详细阐述了碳化钼在电催化析氢和CO2加氢转化反应中的催化机理及改进策略,最后基于目前存在的挑战进一步提出碳化钼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碳化钼,晶体结构,程序升温还原法,合成策略,电解水析氢,三维材料
目录介绍
0 引言
1 碳化钼的晶相结构
1.1 α-Mo2C与β-Mo2C相
1.2 γ-MoC相
1.3 β′-MoC和γ′-MoC相
1.4 η-MoC相和δ-MoC相
2 影响碳化钼性质的因素
2.1 电子性质
2.2 几何因素
3 碳化钼的制备方法
3.1 程序升温还原法
3.2 化学气相沉积法
3.3 碳热还原法
3.4 固相反应法
3.5 液相法
4 碳化钼的应用
4.1 制氢反应
4.1.1 电解水析氢(HER)
4.1.2 水煤气转化(WGS)
4.1.3 其他制氢反应
4.2 加氢反应
4.2.1 CO2加氢转化
4.2.2 其他加氢反应
4.3 检测器和传感器
4.4 生物医学材料
5 结语和展望
©软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文件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