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影响

3D打印技术又称为“快速成形技术”或“增材制造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将计算机设计出来的图形数据导入3D打印设备,打印机内装有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电脑控制将材料叠层添加构造三维物体,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的数字化、智能化增材制造技术。

热处理节能钢铁材料及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

摘要:热处理是汽车零件制造中耗能高的工序,在大中型汽车企业中,热处理电耗占企业用电总量的1/4以上,约占热处理生产成本的30%~40%。为了降低热处理生产成本,除了通过改进热处理工艺缩短生产周期外,积极采用热处理节能钢铁材料,也可以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铝合金自冲铆工艺分析

摘要:重点介绍了铝合金工艺设计规范、铝合金自冲铆试验方法及质量判定标准,以厚度1.0 mm 和 1.5 mm 的 5 系铝合金板材铆接试验为例,为板材组合达到合格的自冲铆接效果提供了相应的铆接参数,包括合适的铆钉、铆模和铆接速度等,并依据视觉及剪切、脱落静力学试验结果和自冲铆接点的失效模式分析作为质量判定标准,为后续的工艺实施和实际生产提供技术上的有益参考。

汽车弹簧材料及热处理技术浅析

摘要:论述了汽车弹簧钢的现状,对弹簧钢在汽车螺旋弹簧、板簧、气门弹簧、离合器膜片簧等零件中的应用分别作了介绍。简要分析汽车弹簧的材料种类、性能要求、工作环境,并对热处理、零件成形工艺及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镁合金仪表板横梁开发和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钢铁仪表板横梁结构开发镁合金仪表板横梁,建立了镁合金仪表板横梁静态分析模型。为验证镁合金仪表板横梁振动特性,对比了镁合金仪表板横梁和钢铁仪表板横梁模态,得出镁合金CCB一阶频率高于钢铁仪表板横梁;为验证仪表板横梁刚度,进行了二者垂直方向2g重力加速度分析;基于灵敏度理论提出了镁合金仪表板横梁尺寸继续优化方案;针对镁合金仪表板横梁主管梁进行弯曲模拟和工艺研究,根据指导工艺完成了样件的试制,样件比原件减重60%,且NVH性能优于原件。

汽车车身用铝合金板材的研究现状

摘要:可用于汽车车身的铝合金板材主要包括 2000系、5000系和 6000系合金。从汽车车身用铝合金板微合金化及热处理、车身用铝合金板的先进成形技术和车身用铝合金板的有限元研究 3个方面介绍了汽车车身板用铝合金的研究现状。

汽车典型零部件用材料的发展途径

目前,汽车零部件广泛使用的低碳 (低合金) (F+P)钢和经专门淬火、高温回火处理 的调 质钢 ,其强度和韧 性较低 ,而低碳合金 (B+M)复相钢特 别是具有TRIP效应的Si—Mn系 .(BF+A)超级B钢则具有高的和很高的强度和韧性。用这类钢来制造汽车零部件将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是汽车零部件用钢的发展方向。

汽车用金属材料在高应变速率下响应特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基于轻量化和安全性的要求,对汽车用金属材料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响应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高应变速率下的试验设备、试验方法、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及描述材料响应特性的本构方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高强度钢和先进高强度钢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响应特性、拟合的本构方程以及组织演变规律;介绍了典型铝合金和镁合金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响应特性,提出了考虑温度和热激活能影响的描述铝合金和镁合金在高应变速率下流变特性的本构方程;对高应变速率下汽车用金属材料响应特性的试验设备、试验方法和研究方向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稀土永磁材料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

摘要:在国际形势愈加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加之稀土原料价格的短期大幅波动,稀土减量和替代的话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作为稀土最大消费应用方向之一,稀土永磁材料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可替代性和应用前景备受瞩目。关注的核心在于无稀土驱动电机技术上是否可行、商业价值是否更高。

汽车用热成形钢激光焊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汽车产业不仅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而且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先进制造技术水平的标志性产业。热成形钢具有强度高、成形性能好、可制造几何形状复杂的零部件等优点,是实现新能源汽车高安全最重要的轻量化高性能结构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部件的制造。激光拼焊技术结合热冲压技术将不同厚度或强度的钢板焊接和成形所需零部件,对优化汽车车身性能,提高汽车安全性,降低制造成本,推动汽车轻量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介绍热成形钢的特点和应用,以及其激光焊接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分析了镀层热成形钢激光焊接的难点,综述镀层热成形钢激光焊接缺陷的改进方法,最后对热成形钢及其激光焊接技术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