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传统方法快480倍,成本低35倍,纳米级金属3D打印为电子、光学和等离激元学带来创新

摘要:根据3D科学谷的市场观察,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创了一种纳米级金属 3D打印技术,该技术在速度和经济性方面都超越了当前的方法。《先进材料》杂志详细介绍了这一突破,佐治亚理工学院引入了一种可扩展的解决方案,能够改变传统上因昂贵且缓慢的制造技术而阻碍的领域。

微软与美国实验室合作:80小时发现固态电池新材料

近日,微软与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合作的消息让人瞠目结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他们仅用80个小时在3200万种材料中找到了18种潜在的新电池材料,其中包括一种固态电解质。这个突破让科学家们都兴奋不已,并迅速开始合成和测试这些材料。

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3D打印钛基超材料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团队报道了3D打印超强度钛基超材料,或可用于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生产的研究,可能会给制造业和高速航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促进更强大的医疗设备和创新的飞行器和航天器设计。该研究以“Titanium Multi-Topology Metamaterials with Exceptional Strength”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采用锑掺杂锡氧化物的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5.7%

摘要: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已经建造了一种倒置钙钛矿光伏器件,该器件具有p型锑掺杂锡氧化物(ATOx)中间层,据报道,该夹层减少了小面积和大面积钙钛矿电池之间的效率差异。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ATOx可以很容易地取代常用的氧化镍(NiOx)作为空穴传输材料(HTL)。在标准照明条件下测试,太阳能电池在0.05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实现了25.7%的功率转换效率,在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实现了24.6%的功率转换效率。

南邮汪联辉团队开发DNA纳米机器人,实现精准消栓给药

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智能材料与诊疗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汪联辉教授、晁洁教授和高宇副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智能DNA溶栓纳米机器,可在血管内复杂病生理环境下识别血栓的生物标志物凝血酶,并通过针对凝血酶浓度的逻辑运算区分血栓和伤口凝块,实现靶向血栓的精准给药。相关工作以“An intelligent DNA nanodevice for precision thrombolysis”为题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

离子诱导场筛选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波茨坦大学(University of Potsdam)、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y of Berlin)、伍珀塔尔大学(University of Wuppertal)、斯旺西大学(Swansea University)、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中国华东理工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埃尔朗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y Erlangen-Nürnberg)和HZB的研究人员已经表明,离子诱导场筛选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中科院金属所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腐蚀电化学课题组在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研究人员在前期全铁液流电池研究工作基础上(J. Mater. Chem. A,2021,9,20354;Small,2022,2204356),以铁负极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为切入点,先后通过电极界面缺陷设计和极性溶剂调,成功实现了充放电过程中铁单质在电极纤维表面的均匀沉积和溶解,并且进一步通过弱化水合氢键网络作用,实现了-20℃低温条件下电解液不凝固及电池稳定运行,有效突破了现阶段全铁液流电池负极材料的技术瓶颈,相关研究结果相继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Small杂志上,硕士生宋袁芳、博士生杨静分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李瑛研究员、唐奡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首个轨交工程车用类固态电池系统研制成功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动力子公司风帆公司首个轨道交通工程车用类固态电池系统研制成功。该电池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工程车,在城市地铁车辆早晚出入库检修维护及地铁紧急故障等工作中有效发挥牵引作用,电池容量达420Ah,标称电压819.2V,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等特性。风帆类固态电池系统替代铅酸电池应用于轨道交通工程车,进一步拓展了锂电产品的应用市场。

可以弯曲并浸泡在水中的太阳能电池

RIKEN紧急物质科学中心(RIKEN Center for Emergent Matter Science)的研究人员和合作者开发了一种既防水又柔韧的有机光伏薄膜,可以将太阳能电池放在衣服上,并且在被雨水甚至清洗后仍能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