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电工钢高精度板形控制研究进展

摘要: 自由规程轧制是实现柔性一体化生产组织和追求最大生产效率的必要途径, 板形控制一直是制约电工钢自由规程轧制的瓶颈难题。阐述了国际上对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机型的不断探索与板形控制技术特征及其日趋复杂化的进展研究;基于热模拟与数学模型构建了电工钢完整轧制过程的高温本构关系, 建立了电工钢热塑性变形过程集成仿真模型, 原创构建了电工钢自由规程轧制完整过程中可同时控制不均匀变形和不均匀磨损的非对称自补偿轧制作用机制、提出了一种由数据与机理融合驱动的电工钢自由规程轧制形性协同的非对称自补偿轧制轧辊辊形、液压窜辊和液压弯辊的高精度融合控制方法。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新一代高技术热连轧自由规程轧制过程的全板形融合π机型与板形控制创新技术, 突破性实现了高效低成本对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自由规程轧制的高精度板形控制, 为现场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创新实现路径。最后展望了宽幅电工钢高精度板形控制的创新发展趋势。

氢冶金场景下规模化固态氢储运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摘要:钢铁行业的氢冶金是未来氢能规模化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炼铁炉利用氢气作为还原剂,替代传统的碳基还原过程,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氢冶金过程中,建立高效可靠的氢储运产业链是成败的关键。简述了氢冶金背景和国内外氢气储存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对各种储存技术进行了简明分析。结合氢冶金工厂的特点,提出“气固相分离式固态氢储运技术”的方案,理论上可实现经济、安全、长距离、面向工业应用的大规模氢储运。未来可通过工程化手段实现大宗含氢物料的制备和存储运输,并与冶金或化工工厂的原料工艺流程实现有效衔接,对上游合金资源产业和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也有重要推动作用。

重大装备用高品质轴承用钢的发展及其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汽车、高铁、精密机床、风电等重大装备的应用与建设,对轴承提出了高品质、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的要求。除了轴承结构设计、制造精度外,轴承用钢对轴承产品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目前高端轴承应用需求,分析了高铁、风电、盾构机等重大装备领域轴承需求现状和性能要求,介绍了国内外轴承钢的发展方向和钢种开发情况,并讨论了轴承钢质量控制原理和思路。轴承钢产品质量控制的目标可归纳为纯净化、精细化和均匀化。其中冶金和凝固过程通过窄成分控制、低有害元素含量、碳化物液析、元素偏析带状、结晶组织缺陷、夹杂物控制等以获取洁净钢。后续轧制锻造工序通过控轧控冷实现组织的均匀化和精细化控制,以满足后续热处理等工序的加工性要求。

高Cr马氏体耐热钢的协同强化机制及形变热处理应用

摘要: 高Cr (9%~12%,质量分数)马氏体耐热钢因其较高的热导率、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以及优异的高温蠕变强度等优点而被认为是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设备升级改造的主选材料。然而,服役过程中高Cr 马氏体耐热钢高温蠕变强度的不断弱化严重影响了其安全可靠性。以往提升高Cr 马氏体耐热钢高温蠕变强度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合金成分优化设计来促进沉淀相弥散析出,但单一析出强化效应对蠕变强度的提升效果非常有限。近年来,位错-沉淀相-界面协同强化效应在提升高Cr 马氏体耐热钢高温蠕变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其原理是通过形变热处理引入位错来促进多种沉淀相弥散析出,同时通过控制相变来细化板条组织,增强位错、沉淀相及界面3 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多类蠕变强化效应的协同提升。本文总结了高Cr马氏体耐热钢的协同强化机制及形变热处理组织调控,从高温蠕变强度提升角度回顾了合金成分的优化历程,阐述了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行为及高温组织退化机理,对比分析了单一析出强化效应及形变热处理后位错-沉淀相-界面协同强化效应对其高温蠕变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基于焊接接头蠕变失效行为探索了形变热处理对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调控机制,以期为高Cr马氏体耐热钢及其他火电机组用沉淀型强化耐热钢的材料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薄规格和极薄/超薄硅钢发展态势研究

摘要: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使得薄规格硅钢的需求开始增多,特别是快速自粘结涂层技术的进步,极大程度地拉动了薄规格和极薄/超薄硅钢在驱动电机、高速电机、微电机等高端电机市场的需求。目前许多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厂正在求购快速自粘结涂层硅钢,众多硅钢企业以及科研单位、涂料企业、铁心企业纷纷研发快速自粘结涂层和模具冲片技术,从中可以看到薄规格和极薄/超薄硅钢的发展趋势。本文重点阐述薄规格及极薄/超薄硅钢的生产现状、发展及需求趋势。

超高强钢的开发进展及工艺分析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屈服强度为690MPa及以上级别超高强钢的开发进展及生产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淬火及在线淬火+回火工艺可以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连续板带热镀锌及锌合金镀层的特点与展望

摘要:介绍了目前主要连续板带热镀锌及锌合金镀层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对镀层主要结构组成及性能特征进行了介绍,并对连续板带镀层产品今后的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基于数据治理的钢铁材料数字化研发

摘要:针对国内钢铁行业在数据治理、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技术方面的现状与挑战,提出将高通量试验、材料集成计算、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材料数字化研发思想,以推动钢铁材料数字化革新。分析了当前钢铁行业数字化研发的背景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在数据治理中数字材料基因(DMG)在材料科学中的中心地位,并提出了用于数字材料研发的试验-计算-数据-整合(ECDC)的系统框架,包括高通量试验驱动模式、计算驱动模式、数据驱动模式和整合策略。这些模式不仅促进了材料的快速开发和性能优化,还实现了工艺和材料设计的高效整合。通过详细介绍数字化研发在温成形中锰钢、吉帕级海工钢、第三代Q&P钢开发等具体案例中的应用,以展示数字化方法有效解决材料的高强、高韧、高耐蚀等设计难点的途径。材料数字化研发思想为钢铁材料的数字化研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通过整合和优化不同的技术方法,数字化研发体系有望显著提高钢铁材料研发的效率和质量,推动钢铁行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国内深加工用线材生产概况综述

摘要:介绍了目前国内线材生产的状况,提出了新建或改造线材生产线的技术发展趋势,着重分析了钢绞线、钢帘线、合金焊线、冷镦钢和弹簧钢等深加工用线材的品种质量要求和生产现状。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几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摘要:讨论了关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目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且值得深入研究的几个课题方向,包括夹杂物三维形貌的检测、复合脱氧的热力学、钢液的钙处理、非金属夹杂物变形能力和其熔点与成分的关系、精炼渣对夹杂物的调控能力特别是渣碱度对夹杂物成分和数量的影响、合金和辅料质量对夹杂物成分的影响、连铸过程浸入式水口结瘤的机理、耐火材料和钢液的反应机理、夹杂物尺寸和成分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以及和宏观流场的耦合研究等。以上这些方面都是这一领域必须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内容。在以后的5~10年内解决这些问题并能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将是解决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