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运轨道车辆车体铝型材的深加工

摘要: 2015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到15000km,高铁,磁悬浮与中低速磁悬浮车辆已经全部铝化,其他城市轨道车辆的铝化率也已达到40%。将铝材深加工成车辆是中国铝加工业所特有的。介绍了中国客运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及轨道车辆车体铝型材深加工的生产概况。

高速列车车体铝合金薄壁中空结构件高效铣削加工研究

摘要: 使用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刀具,在采取较大的切削工艺参数组合条件下对6N01-T5铝合金薄壁中空W形型材结构件进行高效铣削加工试验。结果表明: 高效铣削时切削力、切削振动、切削温度幅值变化剧烈; 切削筋板交叉处的切削力可达1 800 N ~ 3 500 N,切削振动振幅是切削单层处的1.6倍,最高切削温度比切削单层处的高出100 ℃; 采用较小的刀具螺旋角可有效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 对于高速钢刀具来说,M42刀具磨损率极高、粉末冶金波刃刀具极易发生严重黏结磨损,因此都不适合该材料的高效铣削加工; 粉末冶金非波刃刀具容易发生刃口或刀尖大面积崩刃,刀具寿命偏低; 硬质合金刀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但涂层刀具容易发生涂层过早剥落,并未体现特殊优势; 在各种冷却条件下,低温气动喷雾射流冲击冷却的效果最佳,与干切相比,前者可使切削振动振幅降低30%、切削温度降低80 ℃、刀具寿命提高近一倍; 加工表面缺陷主要有表面挤压塑性变形和隆起、鱼鳞状挤压、毛刺、筋板打断等。

转向架轴箱弹簧断裂失效分析及预防

摘要:某型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在运营100万km期间,转向架轴箱弹簧发生断裂。采用断口显微组织检验、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等方法,同时结合弹簧设计标准,通过构建有限元模型及模拟运营工况,对弹簧发生断裂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弹簧断裂失效的改进措施。

铁路车轴用微合金化钢强韧机理研究与分析

摘要: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与物理化学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并研究了微合金化车轴钢中析出相的形貌、分布以及结构。结果表明:添加到车轴钢中的微合金化元素主要是形成了碳氮化物,并在渗碳体片层间的铁素体上观察到了析出相的存在,其大小约为几十到一百纳米左右,在微合金化元素的作用下使车轴钢的微观组织得到了显著改善,起到了良好的晶粒细化和沉淀强化效果。通过采用钒微合金化及相应的热处理制度能够提高车轴强度,使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从而满足铁道车辆提速、重载发展的新要求,是今后铁道车辆车轴的主要发展方向。

铁路客车车体结构材料的演变与展望

摘要:阐述了铁路客车车体结构材料所需性能,描述了传统车体结构材料与制造技术的演变历程,介绍了纳米组织控制铝合金、阻燃镁合金、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型轻量化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提出我国应加强新型轻量化材料在铁路车辆上的应用研究,全面推动新型轻量化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发展。

动车组高强度螺栓质量分析

摘要:动车组高强度螺栓实物质量分析,从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等方面检测,对动车组高强度螺栓原材料及热处理质量水平有了深入的了解。结果表明,动车组高强度螺栓采用欧盟EN标准及牌号,与国内钢材成分有较大差异,螺栓的非金属夹杂物、热处理质量及回火组织优于国内紧固件企业产品。并提出从钢的淬透性方面入手,开发新型钢种或进行成分设计,在抗延迟断裂性方面开发超高强度螺栓用钢,以满足动车组高强度螺栓国产化的需求。

城市轨道车辆典型转向架综述

摘要:从钢轮-钢轨系统转向架、单轨转向架、现代有轨电车转向架、直线电机车辆转向架等方面论述了城市轨道车辆典型转向架,介绍了各种类型转向架的结构特点,探讨了现代转向架的设计思路。

减振材型材机加工技术研究

摘要:粘贴有减振材的长大型材,在机加工时存在加工难度大、刀具报废率高以及加工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对数控程序和加工参数的合理优化,降低了刀具损耗,提高了加工效率。

国内外高速动车组基础制动技术研究

摘要: 文章对国内外高速动车组基础制动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350km/h和250km/h速度级各代表车型采用的制动配置和具体结构型式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高速动车组基础制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总结。

铁道车辆用轴承及其技术动向

摘要:文章在阐述车轴轴承及牵引电动机轴承等各种类型轴承不同特点的同时, 对与高速化、小型轻量化、延长维修周期等车辆新概念相适应的轴承及润滑技术新动向进行了介绍。指出今后轴承及润滑剂等的使用条件越来越严苛, 迫切要求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及综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