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轮装制动盘螺栓安装工艺及其影响研究

摘要:动车组轮装制动盘螺栓的安装目标是保证安装后螺栓内部存在规定的预紧载荷。传统的安装方法是人工扭矩安装法,即通过人工施加一定的扭矩来间接保证规定预紧载荷的实现,缺点是准确性和一致性由于受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很难保证。针对轮装制动盘螺栓的安装提出了机器扭矩转角法代替目前的人工扭矩法。为证明新安装工艺的可行性,通过试验研究和有限元仿真,针对轮装制动盘螺栓的载荷情况、安装效果和运用状态等进行了两种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人工扭矩法而言,机器扭矩转角法既能极大改进安装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保证产品运用状态的稳定、减少潜在故障的发生,可推广并代替传统的人工扭矩法。

出口机车弹簧制动器的研制

摘要: 介绍了弹簧制动器的结构、基本作用原理、试验验证及运用情况。弹簧制动器替代手制动机,是利用弹簧力取代人力,产生制动作用的一种装置,具有一次手动缓解功能,结构简单,动作可靠,能降低操作者作业强度。

轨道交通制造焊接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高速、轻量化已经成为轨道交通行业日益关注的焦点。而焊接技术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最为重要的关键工艺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车体结构制造中。文中介绍了轨道交通制造焊接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广大焊接同仁了解轨道交通制造焊接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高速动车车轴的国产化应用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高速动车车轴钢进行系统研究,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车轴钢生产工艺,及车轴钢微合金化的强化机制,并通过批量化生产实验,得到了一套成熟的冶炼、加工工艺,为今后高速动车车轴钢完全国产化提供了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

高速列车粉末冶金制动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为适应高速列车更快速、更安全、更舒适、更环保的发展需求,高速列车制动材料应具备合适且稳定的摩擦因数、优良的耐磨性、高的耐热性与抗热疲劳性、足够的机械强度、与制动盘匹配良好、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及环境友好性等特性。由于在制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目前300 km/h 及以上的高速列车均采用粉末冶金制动材料。从材料设计、制备技术、摩擦磨损性能与机理及性能评价等方面,对近年来高速列车粉末冶金制动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阐述了材料中基体组元、润滑组元及摩擦组元的基础研究,以及材料的环保化、组元简易化发展趋势; 其次,探讨了制备工艺参数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简述了制备技术的发展; 再次,分析了服役条件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介绍了闸片/制动盘匹配性的研究; 最后,归纳了摩擦磨损性能的评价与预测方法,总结了摩擦磨损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复合材料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大型、复杂、通用

摘要:复合材料学是一门涉及到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传热学、金属学、力学等多学科的典型的边缘学科。复合材料是由基体材料(聚合物材料、金属、陶瓷)和增强体(纤维、晶须、颗粒)复合而成的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新型材料,是本世纪发展最迅速的新材料之一。而高性能复合材料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也变得日益广泛。

磁悬浮列车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 要:作为新型轨道交通技术的典型代表,磁悬浮交通具有无机械接触磨损、运行速度高、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优点,经过60 年的发展,正逐渐走向成熟.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史作了简要回顾;然后,从结构原理、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对永磁悬浮、电磁悬浮、电动悬浮和超导钉扎悬浮4 大类磁悬浮交通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其悬浮特点、悬浮间隙、磁力计算、驱动技术与技术成熟度等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发展时速600 公里级高速磁浮列车亟须解决的试验平台搭建、电机控制策略、紧急制动、线路维护、无线传能、无线通信、气动噪声、磁浮道岔等8 个关键问题;最后,对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悬浮交通系统的研究进展以及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我国高速铁路钢轨现状及技术展望

摘要: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发展,我国高速铁路钢轨标准和质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高速轮轨匹配关系的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适当地提高车轮硬度,能够延长轮轨部件的使用寿命,与其他2种钢轨型面相比,60N廓形适应性更佳,有效改善了动车组运行性能。高速铁路钢轨的服役性能表现为,大半径曲线和直线钢轨磨耗较小,高速铁路钢轨主要伤损形式表现为擦伤、硌伤以及波磨等。智能运维和适应更高速度将是我国高速铁路钢轨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轨道交通机器人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总结了机器人技术在轨道交通的装备制造、运维巡检、运营服务3个方面的应用,结合智能机器人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挑战,提出了未来机器人技术与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