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智能制造

摘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常用驱动电机类型及性能,从定子总成、转子总成、定转子合装测试三个方面讲述通常工艺路线,给出驱动电机降本发展对策。

新能源乘用车变速箱轴承材料及热加工关键技术控制

摘要:新能源乘用车变速箱轴承包括圆锥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角接触轴承、四点接触轴承。为提高新能源汽车变速箱轴承寿命,在轴承结构上除采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模拟设计,对轴承滚道进行低摩擦优化设计,微观修形,减少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的早期失效。

国内客车行业涂装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从客车生产的特点,车身用材料、涂料、腻子,以及涂装施工方法、设备、环境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客车行业的涂装现状,讨论了铝材、碳纤维、电脑喷绘和喷涂机器人在客车车身及其涂装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客车涂装中应用高固体分、水性和无溶剂型涂料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客车涂装未来的发展趋势。

车身非金属件用导静电涂料的制备

摘要:用丙烯酸树脂作为成膜物质,分别以不同厂家的导电钛白粉和导电云母粉为导电填料,制备了导静电涂料。探究了研磨时间对涂料细度以及所得涂层光泽、电阻和颜色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国产导电填料(导电云母粉ECP-100C或导电钛白粉ECF-3000C)制备的涂料的细度及其涂层电阻等关键指标与用国外同类产品制备的涂料相当,颜色接近于纯白,L为91.02左右,电阻超过1×106Ω,完全满足车身非金属件用白色导静电涂料的性能要求。

汽车喷涂机器人工艺规划及作业分区研究

摘要:在汽车工厂设计规划阶段,根据建立的喷涂机器人TCP(工具中心点)移动速率和涂料流量估算数学模型,确定了柔性化生产线需要的机器人数量,并通过离线仿形模拟验证,制定了机器人喷涂工艺方案和车身分区。

聚氨酯在商用车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概述了聚氨酯在商用车上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弹性体、胶黏剂和涂料在商用车上的应用部位、作用、性能及特点,并指出了汽车用聚氨酯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能源电动汽车异种材料连接技术的挑战、趋势和进展

摘要:多材料混合结构在车身上的应用可以实现汽车安全性、轻量化水平的共同提升,也是如今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先进高强钢(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AHSS)、铝合金、工程塑料以及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等作为轻质高强材料的代表已广泛应用于白车身、覆盖件以及复杂结构件的制造中。由于异种材料理化性能的差异,给连接技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于铝合金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连接,采用普通的熔化焊接往往会使铝合金产生热影响区软化、气孔和热裂纹等缺陷以及CFRP 纤维和基体部分烧损,而机械连接则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腐蚀问题。同时,多材料组成的电池包壳体对连接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向新能源汽车提供多材料优化组合的轻量化车身结构,开发性能可靠、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连接方法势在必行。胶接广泛应用于铝合金/先进高强钢、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AHSS/CFRP的连接,可以实现密封、紧固、防腐蚀的效果。自冲铆连接( Self-piercing riveting,SPR)相比于熔化焊更适合铝合金、AHSS与CFRP的连接,国外对其连接工艺和接头强度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固相焊适合于金属/非金属材料的连接,国内外对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 Refill friction stir spot welding,RFSSW)和超声波点焊在连接铝合金/CFRP、AHSS/CFRP上进行了工艺的探索和设备的改进。激光复合焊和冷金属过渡焊(Cold metal transfer,CMT) 是当下大部分汽车企业主要应用的连接技术,主要用于铝合金/AHSS 的连接。对于电池包壳体的连接,目前主要是使用紧固件连接,同时对特定的材料采取激光焊进行密封。本文针对多种车身材料包括铝/CFRP、高强钢/CFRP、铝/高强钢的连接问题,详细介绍了胶接、自冲铆连接、搅拌摩擦点焊、超声波点焊、激光复合焊和冷金属过渡焊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讨论了连接工艺参数对接头性能和焊点失效模式的影响,论述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接头疲劳寿命预测的难点和研究现状,并简要分析了电池包箱体连接技术的研究进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多材料混合应用推动了连接技术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基体损伤、界面失效、焊接周期长、设备昂贵和难以自动化等问题,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用零件冷镦锻造工艺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某合资品牌新能源电动平台底盘电池箱零件的成形方法和工艺流程,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箱零件的相关技术,探讨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箱零件的有效控制策略,旨在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箱零件冷镦成形工艺的研究,把控该项工艺实施的要点,基于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冷镦钢线材材料,从多方面来把控各项工艺指标,从而保障新能源汽车电池箱零件的应用质量,提升汽车安全性能,促进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汽车用高强钢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对一系列汽车用高强钢(高强度低合金( high strength low alloy,HSLA) 钢、双相(dual-phase,DP)钢、复相(complex phase,CP)钢、相变诱发塑性(transformation inducedplasticity,TRIP)钢、孪晶诱发塑性( twinning induced plasticity,TWIP)钢、淬火- 碳分配(quenching & partitioning,Q & P) 钢、中锰钢)在生产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回顾,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也作了介绍。对应用广泛的DP钢和CP钢的特点及其在应用时可能的互为补充作了叙述。列举了提高超高强度TRIP钢塑性的方法; 高锰TWIP钢因价高而受市场冷落,但可推荐为价格高且塑性很低的热冲压(hot stamping,HS)钢的替代品; 相比之下,中锰钢既有优良的强塑性,又有较低的价格易被汽车商接受。Q&P钢作为低合金钢有很好的强塑性,但钢厂需配备复杂生产线。建议对低碳低合金钢如自回火钢作更多关注和探讨。

现代商用车发动机发展趋势

摘要: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对发动机技术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也是推动发动机技术革新的重要驱动力。首先分析了欧洲商用车市场的特点,聚焦于牵引车市场动力发展现状,并针对主流市场整机厂的发动机逐一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最终总结了商用车发动机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发动机发展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