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零件应用的第3代高强钢——QP钢的成形特性

摘要:目的:研究第3代高强钢——QP钢在实际零件上应用涉及的成形特性问题。方法:通过微观组织分析、单向拉伸、成形极限、V形弯曲回弹等试验,分析探讨了QP钢的力学性能、成形性能、成形极限和弯曲特性,并与广泛应用的DP钢对比。结果:QP钢HC600/980QP的成形性能好于相同强度级别的DP钢HC550/980DP,与HC420/780DP相当;QP钢弯曲回弹量比同等强度级别DP 钢大。通过2个试冲零件的分析,验证了QP的成形特性,并从零件应用角度提出了QP钢的零件适用范围和零件设计要点。结论 QP钢具有综合的强度和塑性性能,有助于解决局部特征复杂的难成形零件和具有等截面特征的零件,在汽车车身结构件上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片的研究与进展

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所用驱动电机的特点和类型以及其对无取向硅钢片的要求,总结出适用于驱动电机的无取向硅钢片是既要求高强度、疲劳性能等力学性能,也要求高磁感和低的高频铁损等磁性能的复合材料。全面介绍了业界领先的各日本钢铁公司关于高强无取向硅钢片相关专利的具体内容,并通过相关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各专利中所涉及的技术路线,得出析出强化技术路线是未来发展趋势,而其中Ti析出强化不可行,Nb析出强化可行但是成分和工艺窗口狭窄,且必须和Ni、Mn的固溶强化相结合;而Cu的析出强化途径工艺简单且易行、成本经济。

LED汽车前照灯散热结构设计及优化

摘要: 搭建大功率LED前照灯散热系统试验平台,分别用水和液态金属进行温控效果评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液态金属具有更为显著的冷却效果。在蠕动泵转速为100r/min时,液态金属的对流换热系数是水的1.5倍,其主要原因是液态金属具有较高的热导系数。为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液态金属散热性能,采用流体力学仿真方法,系统研究流速、流道结构等对LED前照灯温控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一种新的冷板流道结构,有效改善了液态金属温控效果,对包括大功率LED灯散热系统在内的其他高热流密度散热系统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汽车用热成形钢激光焊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汽车产业不仅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而且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先进制造技术水平的标志性产业。热成形钢具有强度高、成形性能好、可制造几何形状复杂的零部件等优点,是实现新能源汽车高安全最重要的轻量化高性能结构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部件的制造。激光拼焊技术结合热冲压技术将不同厚度或强度的钢板焊接和成形所需零部件,对优化汽车车身性能,提高汽车安全性,降低制造成本,推动汽车轻量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介绍热成形钢的特点和应用,以及其激光焊接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分析了镀层热成形钢激光焊接的难点,综述镀层热成形钢激光焊接缺陷的改进方法,最后对热成形钢及其激光焊接技术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高性能密封垫片的开发及在汽车动力总成上的应用

摘要:由于使用条件恶劣,汽车动力总成用密封垫片质量问题频出,成为解决汽车“漏气”、“漏油”、漏水”问题的一个难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新开发的夹层复合垫片、橡胶涂层钢板垫片、高强度无石棉垫片、高强度柔性石墨垫片和芳纶纤维增强垫片等新型高强度、高回弹、高寿命的密封垫片,详细阐述了新型密封垫片的组成材料、成型工艺和试验结果,并介绍了具体应用案例及应用效果。

汽车用非调质钢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摘要:分析国内外非调质钢的发展应用情况及强韧化手段。论述非调质钢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氧化物冶金技术、控轧控冷技术、硫化物影响等方面。针对非调质钢在我国生产应用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非调质钢的发展提出建议。

汽车领域铝基粉末冶金的研究与进展

摘要:汽车轻量化是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使用铝合金粉末冶金零件替代汽车上用的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是目前的发展趋势。主要介绍了铝基粉末冶金材料和制备工艺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并就该技术在国内汽车领域的发展及应用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摘要:车辆电动化发展要求动力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和高可靠性。液态电解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空间不足,严重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存在起火、漏液的安全隐患,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固态电池的技术研发。采用固态电解质的动力电池不仅彻底解决了安全性问题,同时可显著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满足车辆的长续航里程要求。总结了固态电池的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固态电池技术的难点,为车企应用推广固态电池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新材料与新工艺在保险杠防撞梁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摘要:轻量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之一,保险杠防撞梁系统承担着汽车碰撞时能量传递与吸收的重要角色,一直是轻量化技术应用的重点。分析了近年来新材料与新工艺在保险杠防撞梁开发中的应用现状,得出多形态混合材料是未来保险杠防撞梁在材料轻量化应用中的发展趋势,而与新材料相对应的新工艺也会向多样化发展。最后指出,中低端车型的保险杠防撞梁由低成本的高强钢为主,而铝合金比重逐渐增大,超高强钢3D热辊弯防撞梁将逐步推广应用。

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底盘开发的挑战

摘要:新能源汽车因为有更高的加速能力,更安静舒适的乘坐环境,其对底盘的开发与传统底盘有不同的要求。文章主要讨论传统底盘从底盘架构开发、整车性能、相关零部件开发的角度上是如何应对新能源汽车的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文章是在实际底盘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实际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总结而来的。文中的解决方案是实车应用方案,可以为读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