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国产化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宝钢近3年在推进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产品国产化工作中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以及宝钢与国内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公司合作推进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国产化工作的成效及思考。先期介入和技术支撑是推进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国产化的重要手段。实现排气系统用不锈钢国产化有利于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汽车 2024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汽车用耐热紧固件团标的制定及A286合金螺栓的研制 摘要:为了满足对汽车用耐热紧固件的需求,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制定了2项团体标准T/CSAE 99-2019和T/CSAE 136-2020。团标中包含了紧固件用耐热材料的牌号和基本技术要求,耐热材料的应用等。通过全产业链协作,建立了“材料生产-紧固件制造-服役评价”的质保体系,研制了A286合金螺栓。结果表明: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VIM) +电渣重熔(ESR),并进行合理的覆膜处理、拉拔、热处理,试制的A286合金螺栓使用性能满足要求。A286合金螺栓的制造工艺为冶炼→开坯→热连轧→盘条酸洗→覆膜处理→拉丝→固溶处理→酸洗→轻拉拔→检测→冷镦→搓丝→时效→表面处理→性能检测,最佳工艺为: 轻拉减面率8%~18%,(980±10)℃固溶处理及(720±10)℃时效16h。 汽车 2024年04月22日 1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路径及开发策略 摘要:整车质量对车辆的续航里程、操稳、制动等整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而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导致整车质量上升,使得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的需求尤为迫切。结合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级别车型的车身系统、底盘系统、三电系统等轻量化技术路径进行了探讨。从轻量化结构设计、轻质材料应用、先进成形工艺方面,论述了轻量化技术发展主要方向。提出了基于不同车型级别和定位,实施合适的轻量化策略,推动轻量化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汽车 2024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92 浏览
汽车后副车架轻量化概念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在汽车结构概念设计阶段,将拓扑优化技术与隐式参数化建模相结合,并引入截面形状控制方法,用以实现产品结构-材料-性能一体化优化设计。第1步,对后副车架进行综合目标拓扑优化。第2步,建立隐式参数化模型,采用截面形状控制方法选择零件形状、位置、厚度和材料等36个参数为设计变量,以质量最小、第1阶模态频率最高为目标,硬点刚度和前3阶模态频率为约束,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后副车架性能目标的条件下,质量减轻2.41 kg,其轻量化率达14.5%。 汽车 2024年04月22日 1 点赞 0 评论 117 浏览
汽车车身铝合金连接技术综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自冲钱铆接、无铆钉铆接、摩擦塞铆焊、热融旋转攻丝铆接、铝电阻点焊、冷金属过渡焊接、激光焊等7种铝合金的先进的连接技术。 汽车 2024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是保证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整车耐久性和可靠性。本文从动力电池安全概念、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3 方面进行综述,将动力电池安全研究关键技术归纳为热失控的机理与控制措施和防护结构分别展开阐述,并对比剖析现有关键技术的成就及不足; 针对当前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电池安全管理发展趋势———从机理分析到系统优化设计,从被动安全防护到主动风险预测。 汽车 2024年04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64 浏览
国内挂车用铝材市场分析及预测 摘要: 文章详细分析了2016年国内铝挂车的产能、产量及主要生产企业生产现状和预期动向,阐述了国内铝合金挂车的消费现状,并对2020年铝挂车的生产和消费做出了预测分析; 同时描述了铝挂车用铝加工材的现状和企业的诉求。 汽车 2024年04月22日 0 点赞 0 评论 47 浏览
稀土永磁材料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 摘要:在国际形势愈加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加之稀土原料价格的短期大幅波动,稀土减量和替代的话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作为稀土最大消费应用方向之一,稀土永磁材料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可替代性和应用前景备受瞩目。关注的核心在于无稀土驱动电机技术上是否可行、商业价值是否更高。 汽车 2024年04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66 浏览
高性能汽车钢组织性能特点及未来研发方向 摘要:介绍了先进汽车用钢的组织和性能特点,认为具有较低强塑积的第一代汽车钢主要是通过铁素体、马氏体等多种基体组织的选取和配合对强度和塑性进行调控,第二代汽车钢通常具有单相奥氏体组织,表现出超高的强塑积,在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方面都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是其高合金质量分数提高了生产成本和难度,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和应用。而第三代汽车钢则是通过在马氏体或超细晶铁素体基体上引入大量的亚稳奥氏体来提高汽车钢的强度和塑性,从而大幅度提高钢的强塑积。 汽车 2024年01月04日 1 点赞 0 评论 79 浏览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性能分析 摘要:使用ANSYS Maxwell和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武钢DW系列无取向硅钢片进行磁性能与力学仿真分析。电磁仿真结果表明:0.35mm硅钢片较0.50mm硅钢片高频铁损最大降低了48.9%,电机平均效率可提升0.8%。说明采用薄规格硅钢可显著降低铁心损耗并明显提升电机效率,而相同厚度硅钢对电机效率影响不大。力学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厚度硅钢片转子最大应力均为磁桥处,且随着转速提高而显著提高,当转速大于12000r/min时,转子最大应力与转速呈2.06次方关系;同时,当磁桥宽度小于1.6mm且逐渐减小时,最大应力值显著增加。综上可知,使用薄规格、高强无取向硅钢可满足电机高效率、高转速发展要求。本研究可为新能源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研发和电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汽车 2024年03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62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