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特殊钢棒材的质量控制方向

摘要: 汽车零部件用特殊钢棒材的质量控制方向,是保证钢材的高洁净度、高均匀性、高的表面质量和易切削性。采用LF-VD-全程控制技术,减少Al2O3和非金属夹杂物,连铸过程全程保护浇铸减少钢水二次污染,确保夹杂物充分上浮。在转炉冶炼、LF精炼、连铸过程中,使不同炉次钢水之间的成分波动减小,降低同一炉钢材的成分偏析; 避免钢材的表面缺陷,达到表面零缺陷交货,使钢材尺寸的精度达到±0.1mm; 控制钢中的硫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定含量的MnS夹杂物,同时使钢材或零部件在切削加工前获得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智能制造

摘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常用驱动电机类型及性能,从定子总成、转子总成、定转子合装测试三个方面讲述通常工艺路线,给出驱动电机降本发展对策。

2023年汽车用钢供需分析及2024年展望

摘要:汽车行业是钢铁行业重要下游行业之一。2023 年我国汽车行业产销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1.7%。汽车产销快速增长带动汽车用钢明显增长,从多个维度总结和分析2023 年汽车用钢需求和供应情况,并对2024 年汽车用钢供需进行展望。

汽车喷涂机器人工艺规划及作业分区研究

摘要:在汽车工厂设计规划阶段,根据建立的喷涂机器人TCP(工具中心点)移动速率和涂料流量估算数学模型,确定了柔性化生产线需要的机器人数量,并通过离线仿形模拟验证,制定了机器人喷涂工艺方案和车身分区。

汽车轻量化车身先进连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高强铝合金和热成形材料是汽车车身现在及未来轻量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大众集团车身铝合金和热成形钢的应用分析,重点介绍了钢/铝车身的主要焊接技术、焊接特点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不同材料组合的最优焊接技术方案。这对于汽车轻量化车身的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制造技术基础,促进了车身轻量化的发展要求。同时,对于焊接装备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汽车用高强钢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对一系列汽车用高强钢(高强度低合金( high strength low alloy,HSLA) 钢、双相(dual-phase,DP)钢、复相(complex phase,CP)钢、相变诱发塑性(transformation inducedplasticity,TRIP)钢、孪晶诱发塑性( twinning induced plasticity,TWIP)钢、淬火- 碳分配(quenching & partitioning,Q & P) 钢、中锰钢)在生产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回顾,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也作了介绍。对应用广泛的DP钢和CP钢的特点及其在应用时可能的互为补充作了叙述。列举了提高超高强度TRIP钢塑性的方法; 高锰TWIP钢因价高而受市场冷落,但可推荐为价格高且塑性很低的热冲压(hot stamping,HS)钢的替代品; 相比之下,中锰钢既有优良的强塑性,又有较低的价格易被汽车商接受。Q&P钢作为低合金钢有很好的强塑性,但钢厂需配备复杂生产线。建议对低碳低合金钢如自回火钢作更多关注和探讨。

3D打印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摘要:通过分析3D打印技术的数字化特征、技术成熟度,以及汽车制造商大众、宝马、福特的先进3D打印技术应用案例,呈现了3D打印与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应用结合点;阐明了目前很多3D打印应用虽处于初始阶段,但制造企业仍有从创新思维入手,对3D打印应用做准备的必要性。此外,还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下一代电动机以及电池生产领域的潜力。最后,总结了3D打印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潜力,现阶段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零件应用的第3代高强钢——QP钢的成形特性

摘要:目的:研究第3代高强钢——QP钢在实际零件上应用涉及的成形特性问题。方法:通过微观组织分析、单向拉伸、成形极限、V形弯曲回弹等试验,分析探讨了QP钢的力学性能、成形性能、成形极限和弯曲特性,并与广泛应用的DP钢对比。结果:QP钢HC600/980QP的成形性能好于相同强度级别的DP钢HC550/980DP,与HC420/780DP相当;QP钢弯曲回弹量比同等强度级别DP 钢大。通过2个试冲零件的分析,验证了QP的成形特性,并从零件应用角度提出了QP钢的零件适用范围和零件设计要点。结论 QP钢具有综合的强度和塑性性能,有助于解决局部特征复杂的难成形零件和具有等截面特征的零件,在汽车车身结构件上有较大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