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从科幻到商业

摘要:与核裂变相比,可控核聚变释放能量大,原料来源丰富,安全可靠、不产生放射性废物。目前世界上主流路线为磁约束装置托卡马克。我国目前有2个前期建设阶段项目,将为相关产业链提供重大机遇。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包括第一壁材料钨、高温超导带材原料REBCO和氘氚燃料;核心设备包括超导磁体、第一壁和偏滤器。

大国之耕基,因地制宜解农机之困

摘要:农业机械市场空间超万亿,可比肩工程机械。中国作为全球重要农业出口大国,2022年国内农业机械市场规模为5611亿元,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196亿元。在《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和《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下,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以及报废补贴将会进一步促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替换、更新,加快行业产能出清,同时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调整。拖拉机是农机设备中最常见、也是最广泛普及的使用的设备,从2023年农机补贴销售额来看,轮式拖拉机以237.84亿元稳居销售额榜首,撑起了农机销售额30%的份额。可以说,拖拉机发展对于农机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农机行业的发展趋势,甚至会领先于整个农机行业发展。从2023年企业端每个月拖拉机产量来看,目前行业隐有复苏态势。

光伏电池叠栅可降银&提效,关注设备&材料新机遇

摘要:叠栅为平台化技术,能够省银提效。传统电池的电极结构为副栅+主栅+焊带,叠栅取消了主副栅和焊带,利用三角导电丝和种子层进行导电,叠栅具备电阻小、省银、提效、平台化等优点。导电丝对准为工艺难点,叠栅设备为关键。叠栅的工艺流程为制备种子层、制备三角导电丝、将三角导电丝和种子层焊接结合。目前叠栅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材料&设备成本均偏高,未来量产后有望比SMBB、0BB单瓦成本降低2-4分。目前叠栅理论上能够提升组件功率25-30W,关键为三角导电丝巧妙的结构设计能够提升入射太阳光的二次反射率,但垂直安装场景下入射的太阳光多为倾斜角度,而叠栅的组件功率提升前提为倾斜安装的太阳光垂直角度入射,故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下叠栅的组件功率提升效果可能会有一定折扣。

半导体产业周期峰回路转,内生成长步步高升

1、中国半导体产业研究核心是周期性与成长性双重共振,当前周期底部压力较大,国产化动力较为充足。2、当前存储模组价格小幅下跌趋势,存储芯片价格底部震荡;2024年全球销量低迷;企业库存依然较高;短期供给紧平衡,长期供给充裕;2024H2或继续保持底部弱复苏的趋势。3、半导体产业需求集中在手机、PC、平板、服务器等传统领域,受宏观经济驱动较为关键;同时智能穿戴、AI创新、XR等新型科技产品不断创新发展驱动行业需求总量与结构向上发展。4、我国半导体企业长期国产化速度越往后对我们越有利,短期内受全球周期的冲击在逐步缓解;短期可关注AI与周期复苏的板块,长期关注供应链与汽车等高端芯片的市场机遇。

精密减速器&轴承,国产突围在即

核心内容:1、精密减速器应用领域广泛,国产减速器蓄势待发。2、人形机器人催化,机器人减速器市场风起云涌。3、轴承为机器人减速器、电机、丝杠组成之一,国产化在即。

AI算力以及5.5G演进,带动高频高速材料发展

摘要:AI服务器和X86服务器升级将带动M6+覆铜板需求提升,对应电子树脂将受益。未来AI服务器发展和X86服务器升级对覆铜板高速、高效传输要求更高,这将带动M6+以上覆铜板使用,在M6+以上覆铜板中,双马BMI树脂和PPO树脂需求量将大幅增加。根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LCP材料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随着5.5G通信技术、汽车智能化的迅速发展以及数据中心、云计算的需求快速增长,数据传输带宽及容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其对各类电子产品的信号传输速率和传输损耗的要求都显著提高,LCP材料需求将大规模上升。

手术机器人革命性医疗技,中国市场即将扬帆起航

摘要:腔镜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国际上最沿的技腔镜手术,能显著提高参与手术的三方(医院、医生、患者)获益,目前高昂的费用是最大痛点。手术机器人的渗透率低,潜在可渗透空间大。我国基本完全依赖进口,国产企业有望破局。其他手术机器人还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后续随着技术持续升级有望持续渗透。

深耕色彩新材料,光刻胶及碳氢树脂支撑未来高增长

摘要:世名科技专注于纳米着色材料、功能性纳米分散体、特种添加剂、智能调色系统及电子化学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涂料、纺织、医疗防护、光伏与电子通信等领域,是国内领先的纳米着色材料、功能纳米分散体、特种添加剂供应服务商。公司依靠自身研发和技术优势,进军新材料领域,目前已经在光刻胶及新能源光伏、储能方面有所进展。

心脏瓣膜TAVR植入量超预期,打造创新器械出海

2023年TAVR行业蓬勃发展,手术量同比增长73%。根据中国医师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11月30日,我国已开展TAVR手术13572 例,预计全年植入量约1.5万例(去年同期植入量8689例,同比增长73%)。经股动脉占比76.8%,经心尖路径占比21.7%;经心尖增长较快,我们认为和反流治疗需求扩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