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电池如何引领光伏技术迭代

摘要:相比晶硅,钙钛矿转化效率天花板更高,量产成本更低。钙钛矿单节/叠层电池理论转化效率达到33%和45%,相比晶硅电池具备更高的天花板;成本方面,我们预计钙钛矿单节组件远期成本在0.5~0.6元/W,明显低于晶硅组件,可以显著降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是未来光伏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钙钛矿电池产业化应用还在早期阶段,但是晶硅和非晶硅企业纷纷入局,各路资本也相继进入,产业化进程受到市场广泛关注。钙钛矿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需要解决稳定性及工艺问题实现规模化量产。目前钙钛矿产业化还处于前期,企业产线还在小试/中试阶段,寿命(稳定性)和转化效率是钙钛矿产业化的主要阻力,需要各膜层材料以及工艺的相互配合提高产品稳定性。其中,阻水阻气材料、提高稳定性的添加剂、钝化膜层以及相关设备是产业化推进的重要核心,上述环节的突破会解决行业矛盾,加速产业化推进,分布式光伏以及2C端产品的包容性会率先成为钙钛矿电池的应用场景。

半导体产业周期峰回路转,内生成长步步高升

1、中国半导体产业研究核心是周期性与成长性双重共振,当前周期底部压力较大,国产化动力较为充足。2、当前存储模组价格小幅下跌趋势,存储芯片价格底部震荡;2024年全球销量低迷;企业库存依然较高;短期供给紧平衡,长期供给充裕;2024H2或继续保持底部弱复苏的趋势。3、半导体产业需求集中在手机、PC、平板、服务器等传统领域,受宏观经济驱动较为关键;同时智能穿戴、AI创新、XR等新型科技产品不断创新发展驱动行业需求总量与结构向上发展。4、我国半导体企业长期国产化速度越往后对我们越有利,短期内受全球周期的冲击在逐步缓解;短期可关注AI与周期复苏的板块,长期关注供应链与汽车等高端芯片的市场机遇。

聚焦性能和成本,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摘要:固态电池符合未来大容量二次电池发展方向,半固态电池已装车,高端长续航车型、e-VTOL 等方向对固态电池需求明确。固态电池理论上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热稳定性、更长的循环寿命等优点,是未来大容量二次电池发展方向。固态电池可分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种体系,固态电池2030年量产将降本29%,且低于当前液态电池。多龙头公司开始布局,宁德时代、清陶能源、卫蓝新能等布局领先。

智能眼镜有望成为端侧AI落地最佳场景之一

摘要:Ray-Ban Meta销量破百万,智能眼镜正在成为重要的AI硬件落地形式; AI+AR眼镜或是产业下一步发展趋势,行业巨头积极布局;AR显示器件与光学方案是降本增效核心环节,Micro LED+光波导发展可期。

存储行业景气度持续上,深受益生成式AI产业浪潮

摘要:存储芯片是半导体的重要品类,存储芯片是半导体的重要品类,2024-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存储产业经历“美—>日—>韩”的变迁,未来十年是中国存储的黄金十年。生成式AI对数据吞吐速度有刚性需求,HBM成为算力发挥的瓶颈因素之一,HBM 的大幅扩产、对晶圆高消耗会显著挤压传统DRAM产能。 生成式AI在终端的落地,有望缩短手机、PC换机周期,且端侧单机存储容量会显著提升。

内镜市场空间广阔,国产替代扬帆起航

软镜行业兼具赛道大β及国产替代α,国产厂商大有可为。中国消化道癌症早筛渗透空间广阔,远期看软镜行业空间可达140 亿元。产业链各环节层层突破,政策加持下国产替代有望进一步加速。未来受益于“癌症早筛的人口红利+内镜开展率提升”和“国产替代”两个维度的增长动力,软镜赛道有望催生细分领域的优质成长股。

神经介入行业全景图 —行业突飞猛进,机遇与挑战并存

摘要:神经介入是通过血管性治疗疾病的一种新兴法,相比于静脉溶栓和开放性手术,神经介入具有诸多优势。随着技术发展不断成熟、临床数据完善,国内多项相关医指南继推出,推动神经介入逐渐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及大多数类型的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颅内动脉瘤往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介入治疗效果优于开放性手术,血管介入疗法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指南推荐级别较高,推动渗透率不断提升。2015年后随着临床数据完善,机械取栓(介入性治疗)在国内外指南中获得了最高级别推荐,带动行业步入成长快速车道。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目前临床仅支持药物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式,但存在复发率高等问题,临床亟待血管内治疗更优产品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