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地板纵梁高强钢应用及回弹控制技术

摘要:目的:研究造型相对复杂的前地板纵梁高强钢(HSS)应用回弹变形特点,探寻回弹控制方法。方法:借助CAE 分析技术,对零件进行全工序和回弹仿真分析,深入探讨零件回弹特点,提出回弹整改控制措施。结果 通过整改措施的落实,样件尺寸精度达到1 mm 控制要求,零件平均合格率达到90%以上,满足质量要求。结论:数值仿真分析可以对零件的成形性及回弹进行预测,为工艺设计及模具开发提供有益参考。提出的回控制技术可用于指导同类型高强钢零件的模具开发工作。

3D打印技术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影响

3D打印技术又称为“快速成形技术”或“增材制造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将计算机设计出来的图形数据导入3D打印设备,打印机内装有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电脑控制将材料叠层添加构造三维物体,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的数字化、智能化增材制造技术。

汽车弹簧材料及热处理技术浅析

摘要:论述了汽车弹簧钢的现状,对弹簧钢在汽车螺旋弹簧、板簧、气门弹簧、离合器膜片簧等零件中的应用分别作了介绍。简要分析汽车弹簧的材料种类、性能要求、工作环境,并对热处理、零件成形工艺及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无镀层1500MPa级热成形钢的激光拼焊性能

摘要:以无镀层B1500HS热成形钢激光焊缝为研究对象,采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和拉伸试验机对自熔焊和填丝焊两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以及显微硬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 激光自熔焊未能得到性能优良的焊缝,焊后质量风险增加; 激光填丝焊由于低碳钢焊丝填入过多而导致焊缝软化。通过工艺优化、严格控制焊丝填入量可得到性能优良的焊缝,并成功试制出拼焊B柱零件。

汽车用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研究现状

摘 要:基于汽车零部件发展趋势,零部件用钢的生产不断朝着低能耗、轻量化方向发展。非调质钢具有节能减排、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优点,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发展方向,且随着对非调质钢强韧性研究的深入,其力学性能已接近甚至达到调质钢水平。因此,非调质钢代替调质钢成为高品质汽车零件用钢发展的重要趋向。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是中国引入非调质钢以来应用最为广泛、使用量最大的非调质钢,在汽车零部件上的应用更为成熟,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可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综述了汽车零部件用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的发展趋势,从晶粒细化、析出强化、晶内铁素体韧化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其强韧化机理。提出轧材的成分设计优化和组织调控可为非调质钢最终组织性能的保证奠定基础,而控制非调质钢深加工过程中二次加热温度、变形量和冷却制度等参数,可以进一步改善其组织性能,为开发更高强韧性的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推动非调质钢的研究及生产。最后针对非调质钢在研究和生产中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围绕未来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零部件综合性能提高的迫切需求,通过“产学研用”的合作方式,加强材料的基础特性研究,以实现全流程精确调控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的组织性能。

纯电动汽车一体式热管理对低温续航影响分析

摘要:针对纯电动汽车低温续航里程焦虑问题,文章基于某款纯电动车型,对整车热管理系统进行了优化,采用一体式热管理方案,利用电机余热、电机主动制热、电池储热和压缩机创热等技术,通过精细化的控制策略,将整车的热量进行充分地利用与合理地调配,实现整车能耗的优化,通过实车试验对比验证发现,一体式热管理在能够满足整车热管理性能目标的同时,还能够提升低温续航 39km,同比增加11.7%,百公里耗电量降低3.79 kW·h/100 km,同比降低14%。

国外钢铁企业电动汽车电池包解决方案分析

摘要:新能源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而纯电动汽车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中的主导。为适应纯电动汽车的用材发展需求,钢铁企业在不断创新,提出钢制解决方案满足纯电动汽车发展需要。国外著名钢铁企业安赛尔米塔尔、蒂森克虏伯和瑞典钢铁(SSAB)选择不同车型,在电池包和白车身结构用材两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提高钢材在纯电动汽车关键部件上的应用。

汽车热冲压模具专利布局分析

摘要:利用专利分析方法,从专利申请态势、地域分布、申请人等方面分析了汽车热冲压模具的专利布局,并以汽车B柱热冲压模具、汽车纵梁热冲压模具为例进行了重要专利的技术方案解读,从专利视角,以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剖析汽车热冲压模具技术的发展现状,为汽车热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后续研发创新方向提供参考。

纯电动汽车电池包壳体轻量化材料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电池包能量密度的提升是增加电动车续航的关键,降低电池包壳体重量能有效提升电池包能量密度。电池包壳体分为下壳体和上盖,对高强钢、铝合金、SMC、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在电池包壳体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浅析了不同材料和工艺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并对电池包壳体轻量化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的技术路线进行了简介。

汽车典型零部件用材料的发展途径

目前,汽车零部件广泛使用的低碳 (低合金) (F+P)钢和经专门淬火、高温回火处理 的调 质钢 ,其强度和韧 性较低 ,而低碳合金 (B+M)复相钢特 别是具有TRIP效应的Si—Mn系 .(BF+A)超级B钢则具有高的和很高的强度和韧性。用这类钢来制造汽车零部件将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是汽车零部件用钢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