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门外板模面精细化设计研究与应用

摘要:以某车型汽车门外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表面质量缺陷、材料减薄、接触距离、结构强度等因素对制件成形质量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模面精细化设计应用,并验证了其有效性,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提升了制件品质。

汽车后副车架轻量化概念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在汽车结构概念设计阶段,将拓扑优化技术与隐式参数化建模相结合,并引入截面形状控制方法,用以实现产品结构-材料-性能一体化优化设计。第1步,对后副车架进行综合目标拓扑优化。第2步,建立隐式参数化模型,采用截面形状控制方法选择零件形状、位置、厚度和材料等36个参数为设计变量,以质量最小、第1阶模态频率最高为目标,硬点刚度和前3阶模态频率为约束,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后副车架性能目标的条件下,质量减轻2.41 kg,其轻量化率达14.5%。

基于材料替换的轿车副车架设计方法

摘要:本文中基于原有副车架结构,通过材料替换和结构改进,并充分考虑镁合金的加工工艺,改进设计出新型镁合金副车架。首先,对原有结构进行镁合金材料替换,进行了正常载荷、疲劳载荷和过载工况下的强度分析,计算得到副车架各阶频率与振型;接着结合副车架动刚度特性,对镁合金副车架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在确保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副车架质量减轻50%。本文中采用的综合强度、模态与动刚度分析的设计方法,可为汽车其它承载结构件的设计提供参考。

基于辊冲一体式纵梁的轻量化拖挂式房车底盘

摘要:本文将辊冲成型工艺引入拖挂式房车底盘设计和制造。对标某典型拖挂式房车底盘,通过对高强度材料的连续成型,构造一体化的底盘纵梁,并做相应的结构改进,对比分析了两种底盘在满载弯曲和满载制动工况下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由于辊冲工艺可以实现变截面超长零件的加工和一次冲孔,这一优势带来的材料改进、结构改进和主要构件数量的减少,使底盘纵梁加工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装配效率。此外,基于高强度板材的变截面纵梁,大大提升了结构的可设计性,进而使承载性能的显著提高成为可能。与某款额定载质量为1.4t的对标底盘相比,结构优化后的底盘可以承受2. 4 t的载荷,且此时两者的变形量相似。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分析

摘要: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结构进行分析,重点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电催化剂、膜电极关键部件进行分析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生产成本高是影响商业化普及的重要原因,未来随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进步,生产成本将大幅度降低,有望在汽车产业得到广泛应用。

浅谈汽车滑移门铰链设计

摘要:滑移门铰链是保证滑移门开启与关闭的重要载体,为满足其性能要求,同时提升滑移门的舒适性和平顺性,对标竞品车型进行设计。首先对滑移门运动轨迹、铰链旋转中心进行初步布置;再运用ADAMS 仿真软件进行动力学分析;同时,模拟铰链滚轮的受力情况和耐久性,完善铰链结构数据。然后使用CATIA 中的DMU 模块将滑移门与车身通过铰链和导轨的相对运动连接起来,分析校核滑移门及附件与车身的间距。最后建立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结合HyperMesh和Abaqus对滑移门铰链受力情况进行仿真分析,识别铰链结构中的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优化改进,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指导。

CTB结构中电池与车身密封设计研究

摘要: 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在提升续航里程、整车刚度和耐撞性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新方向,但要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二合为一,密封是限制CTB技术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目前行业在CTB密封领域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从CTB密封策略、密封结构设计、密封组件选型、失效后果分析和用户工况设计验证展开研究,首次提出攻克行业内CTB密封设计难题的解决方案,加速CTB技术普及应用,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

汽车用耐热紧固件团标的制定及A286合金螺栓的研制

摘要:为了满足对汽车用耐热紧固件的需求,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制定了2项团体标准T/CSAE 99-2019和T/CSAE 136-2020。团标中包含了紧固件用耐热材料的牌号和基本技术要求,耐热材料的应用等。通过全产业链协作,建立了“材料生产-紧固件制造-服役评价”的质保体系,研制了A286合金螺栓。结果表明: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VIM) +电渣重熔(ESR),并进行合理的覆膜处理、拉拔、热处理,试制的A286合金螺栓使用性能满足要求。A286合金螺栓的制造工艺为冶炼→开坯→热连轧→盘条酸洗→覆膜处理→拉丝→固溶处理→酸洗→轻拉拔→检测→冷镦→搓丝→时效→表面处理→性能检测,最佳工艺为: 轻拉减面率8%~18%,(980±10)℃固溶处理及(720±10)℃时效16h。

14.9级高强度汽车紧固件用钢42CrMoVNb球化退火工艺研究

摘要:通过对不同球化退火工艺结果进行金相、扫描和硬度分析,研究了14.9级高强度汽车紧固件用钢42CrMoVNb球化退火规律。结果表明:42CrMoVNb 球化退火工艺的第一阶段的保温时间长,可增加碳化物在钢中的溶解度,使钢中的碳及铁原子获得更多的扩散激活能,从而促进碳化物的球化;42CrMoVNb球化退火工艺的第一阶段加热温度高于Ac1,原始组织奥氏体化,经水冷后生成马氏体组织,会造成球化态硬度偏高,不利于冷镦成型;42CrMoVNb最佳的球化退火工艺为:750℃×3h炉冷至710℃×6h,以15℃/h炉冷到500℃后空冷。

中国汽车发展趋势及汽车用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首先对中国汽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可能达到3 600万辆。伴随汽车迅速发展的同时,汽车用钢也面临安全、环境、资源、能源及成本等方面的挑战。中国汽车的高速增长和庞大的市场为汽车用钢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冶金行业也面临来自非钢材料的激烈竞争和用户方面的挑战。就汽车用钢的发展潜力和钢铁行业可能采取的应对方案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近年汽车用高强钢合金含量的发展、新型高强钢的组织性能精细控制及应用技术、超高强双相钢及新型淬火配分钢的精细组织、冷轧高强钢中的纳米粒子析出控制、热成形钢的工艺与组织性能以及先进高强钢的成形应用技术等。最后,举例介绍了汽车用钢供应商的先期介入(EVI)服务体系的加强与完善。